从墨子非儒与孟子、荀子辟墨看儒墨关系
【题名】从墨子非儒与孟子、荀子辟墨看儒墨关系
【学位名称】硕士
【作者】 高晶
【导师姓名】王雅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关键词】: 墨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墨家
【简介】儒家与墨家是中国哲学中具有影响的两家。先秦时期,儒家与墨家被称为显学,都以救世济民为己任。从墨子非儒起,再到孟子与荀子批驳墨,两家一直以儒墨相非的姿态共存。从表象上看,儒与墨相非,但从义理上看,儒墨两家存在互补。大多数学者从儒墨相非相异的一面去看待两家关系,对两家在相互批驳中接受对方则较少关注。墨子“学儒者之业”对儒家思想深入了解,这才使得墨子对儒学的批判深刻入理,提出自己的新主张而创立墨家学说。孟子与荀子辟墨是在捍卫儒家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吸收墨家思想,并且成功融入到儒家思想中,充实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从而丰富了儒家思想。孟子驳斥墨学,是基于儒家哲学立场决定的;接受墨学,是为了发展儒家思想。荀子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吸百家所长,批判墨家,使得儒家思想在墨家批评下不断地加以自我反思与自我调适。孟子与荀子通过对墨学的批驳、吸收与融合,使得墨学精华融入儒家。此后儒学由显而愈显,墨学由显而隐,以融入儒学的一种方式存在。本文由墨子非儒与孟子、荀子辟墨入手,一方面阐述儒墨关系虽是所见的相互批驳,实际上存在互补。墨子非儒而立墨,是对儒学不足之处的揭示。孟子、荀子辟墨,基于儒学立场和对墨学的吸收之上,发展与丰富儒学。另一方面,阐述儒墨互补也是对儒墨此后发展走向的一种解释。墨学由显而隐,并不是所谓的终绝,只是学派形式的消失。墨家以其融入儒家之中的形式表现出来,仍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发挥着理论的作用。儒学也因对墨家思想的吸收,并将其融入政治思想之中,更加切合儒家理论的发展需要。在当下的文化建设中,对儒与墨关系的探析,有着重要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分类号】B222;|B224
【全文链接】进入读秀获取更多信息
- 1、淸季以來(1840-1949)墨子形像的變遷 作者:巢偉儀 年份:2001
- 2、论《墨子》与柏拉图《理想国》的政治思想 作者:黄勃 年份:1993
- 3、试论墨子的科技教育思想 作者:王凌皓 年份:1990
- 4、《墨子》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 作者:关兴丽 年份:2002
- 5、论墨子的二元人生哲学 作者:廖春红 年份:2002
- 6、墨子教育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兼谈孔墨教育思想的异同 作者:高田钦 年份: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