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题名】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学位名称】硕士
【作者】 王明增
【导师姓名】钱永生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关键词】: 墨学 《墨子》 流传 影响
【简介】先秦时期,墨学盛极一时,与儒学并称“显学”。中古时期,治墨者寥寥可数,学界多认为墨学渐成绝学。然而,墨家学派虽逐渐消逝,但墨家著作却始终在流传。西汉刘向整理《墨子》七十一篇,后有《墨子》十五卷本、十六卷本、节注本、三卷本等不同版本流传。晋鲁胜曾作《墨辩注》;唐乐臺注《墨子》三卷本,流传至今;今见《墨子》五十三篇,乃为明《道藏》所收,显示了道教对于墨学的重视。墨家著作的流传和校注,是墨学发生影响的基础。中古时期其他思想流派对墨学的融合,是墨学流传和影响的重要表征。其大致有三:一是杂家对墨学的融合,从《淮南子》中可见端倪;二是汉代儒学融合墨学,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思想中皆有墨学痕迹;三是道教对墨学的融合和利用,早期道教借鉴和利用了墨家的组织形式,《太平经》中相关社会政治思想则来源于墨家,东晋葛洪不但明确承认其吸收墨家思想而建立道教哲学体系,而且将墨子奉为道教的神仙。其他思想流派融合墨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作为先秦“显学”,在中古时期,墨学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汉代文献中有“儒墨并称”的提法,将孔子、墨子同视为贤者;东汉王充既引墨又辟墨,通过批评墨家“薄葬”与“右鬼”的相违背性而建立起与之不同的“薄葬”思想;唐代韩愈一方面坚持辟墨,另一方面提出“孔墨相用”说;宋代儒者坚持辟墨,程颐、朱熹围绕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批评墨家“兼爱”;明清时期亦不乏学者论墨。学者对于墨学的回顾与反思,亦体现了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分类号】B224
【全文链接】进入读秀获取更多信息
- 1、墨子教化思想特点探析 作者:徐晓敏 年份:2000
- 2、墨子道德人格思想探析 作者:钱素萍 年份:2009
- 3、墨子道德修养思想探析 作者:余霄 年份:2009
- 4、墨子政治哲学探析 作者:王西亚 年份:2007
- 5、墨子思想及文艺观探析 作者:任广民 年份:2010
- 6、平民圣人--《墨子》中墨子的人格探析 作者:肖劲飞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