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与苦行

入库时间:2016.12.07 点击数:0

【题名】兼爱与苦行

【期刊名】东方养生·上半月

【期号】第8期

【年份】2010

【摘要】文/阿秀图/CFP 墨家,西汉后即无传人,因此谈墨家的思想,主要得依靠《墨子》一书。 《墨子》据传系墨翟所作,但有后世窜人者,情况比较复杂。其最核心的,当属“墨辩”、“墨经”部分。晋人鲁胜称:“(经)上下,(经说)上下,为(墨辩)。”(鲁胜有(墨辩注),然久已失传,)汪中(墨子序)亦言:“(经上)至(小取)六篇,当时谓之(墨经)。” (经上),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墨子自己做的。(经下),因为有坚白之说,多数的人认为是墨子之徒作的。(经说)上下,是墨家的学者解说(墨经)之作,不出于一人,也不出于一时。(大取)、(小取),二篇中有坚白同异等说,多数人认为是墨家巨子所作。汪中(墨子序)(见《述学》)以为公孙龙、惠施始为坚白同异之说。公孙龙“当赵惠文、孝成二王之世;惠施相魏,当惠、襄二王之世。……是时墨子之没久矣”。 墨子的宗教感 墨家有很强的宗教感。 “兼爱”、“非攻”,一如“仁”之于孔门学说,是墨家学说的中心思想。 墨家其他理论概念的提出,都是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并为之服务的。“兼爱”与“非攻”这其中有与孔门之“仁”相通之处,但墨家的“兼爱”学说骨子里却是对孔门儒家学说的彻底反动,绝非“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墨家其他理论概念的提出,都是围绕这一中心思想,并为之服务的,由此也引起了孔墨之争的聚讼不休。 为了使“兼爱”说在现实中成为可能,墨家首先必须从理论上使其合乎情理。在这方面,墨子创造性地提出了“三表法”,并使之成为墨家理论学说强有力的论辨工具。 按照墨子的论证,“兼爱”说才是最合理而适宜的学说,如何使这种学说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和导向呢?为此墨子从一种功利主义的角度提出“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下》),以个人利害关系来引诱人们对“兼爱说投上赞成的一票”。此为冯友兰先生所诟病,指出功利主义是墨子哲学的根本,说孔子是无所为而为,墨子则有所为而为。并引功利学派大师边沁的话说:“‘天然’使人类为二种最上威权所统治;此二威权,即是快乐与苦痛。只有此二威权,能指出人应做什么,决定人将做什么。功利哲学,即承认人类服从此二威权之事实,而以之为哲学之基础。此哲学之目的,在以理性法律,维持幸福。”地隔一万里,时隔二千多年,彼此之论点正相符合呢! 自苦以安天下人 墨家尚有其他思想,但首当的当是他的担当精神,《墨子》卷十二有两段说: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一作“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日:‘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贵义)第四十七) 古代圣贤的行为,不易被世人理解,对此,墨子选择用他的行为准则“义”来约束自己。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今子遍从人而说之,何其劳也?’子墨子曰:‘……且有二生于此,善筮(一作“星”)。一行为人筮者,与处而不出者。其糈(一作“精”)孰多?’公孟子日:‘行为人筮者,其糈(一作“精”)多。’子墨子日:‘仁义钧(一作“均”),行说人者,其功善亦多,何故不行说人也?…((第四十八)) 墨子遥远地望到目标“兼爱”以及天下“大同”,实践的手段依然是苦行。 这种以“自苦为极”、甘愿担当的精神,可能在当下更有其现实意义! 第一流的执行力 曹聚仁文笔飞动地展现了墨子的执行力: 墨家师徒,也跟如今的社会革命集团一样,是一个有组织的社会集团,依他们的政治观点去实践躬行的。《墨子·公输篇》载:“公输般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见公输般。……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子墨子曰:‘……臣之弟子禽滑嫠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可见,墨子非攻,反对一切攻势的战争,主张兼爱,实际去救助被攻之国。墨子到楚国去见公输般,他的弟子三百人已经在宋守城了,可见他们的行动是集团的。 冯友兰先生引了《墨子·耕柱篇》、《鲁问篇》的记叙说: 则墨子弟子之出处行动,皆须受墨子的指挥。弟子出仕后,如所事之主,不能实行墨家之言,则须自行辞职,如高石子是也。如弟子出仕后,曲学阿世,墨子便可向所事之主提出要求,要那主君辞退他,如胜绰是也。那些弟子,由于出仕而得俸禄,便得分让墨家弟子来均用,如荆耕柱子是也。《淮南子》云:“墨子服役者页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可见墨家弟子,绝对服从这位大师的。墨者的行为跟侠者相同,日本的武士道也就是这一路子。 在战国时代,墨家为显学,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儒家相抗衡。可是诸子百家争鸣,当时的名家,如惠施、公孙龙子及其他辩者,也是显学,和墨家相抗衡;思想家的“相非”,并不如后世人所想像那么简单。

【全文链接】 进入读秀获取更多信息

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