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释“仁,体爱也”:墨家对孔子的“仁”的批评
-
作者:
里西
年份:1989
来源 :中国哲学史研究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墨家“杀盗非杀人”是一个朴素的辩证的命题
-
作者:
陈卓祥
年份:1986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杀盗非杀人”的命题记载于《墨经》的《小取》篇。研究墨学的大多数学者认为,《小取》为墨家后学所作,并且不是出于一人之手。根据侯外庐等人的研究,《小取》“大体可断定为写成于荀子《正名篇》之后。”(《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483页)如果这个断定是正确的,那么从荀子在《正名篇》中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非难可以看出,此命题早已在《小取》成书以前就已存在并引起了人们的注目。由于荀子对“杀盗非杀人”命题的来由没有明确交代,我们不能绝对肯定荀子所批判的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但是,从《小取》对这个命题的阐述可以看出,这个命题就是墨家的命题。后期墨家就这个命题遭到的责难在《小取》中回答说:“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
- 从梁启超的文化观看其墨家“论理学”思想
-
作者:
曾昭式
年份:2000
来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梁启超用西方逻辑学思想来研究墨学 ,提出墨家著作里也有概念、判断和推理等理论。这种用《墨辩》里的一些概念来比附西方逻辑学理论的做法与梁启超的文化观有关。这种研究的积极意义在于 :促进了逻辑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开了“中国逻辑史”研究之先河。其消极影响在于 :不利于逻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入研究 ,影响着当今一些学者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
- 试论后期墨家的自然观(先秦自然观研究之一)
-
作者:
欧阳茂森
李传忠
年份:1985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论墨家“以说出故”的推论性质和推论形式
-
作者:
周云之
年份:1981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墨家论证学说述略-读墨札记之二
-
作者:
杨芾荪
年份:1963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墨家“端”说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差别
-
作者:
李尚信
年份:1989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墨家战争观念的逻辑起点及其历史命运
-
作者:
黄朴民
年份:2001
来源 :管子学刊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
- 论先秦墨家对古代归纳方法(逻辑)作出的贡献
-
作者:
周云之
年份:1989
来源 :社会科学杂志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中,对简单归纳方法的应用一般是先于演绎方法的,至少也是和演绎方法同时被应用的。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一般总是由具体的感觉上升为抽象的理性,在感性认识阶段,往往只有对个别事物的具体了解和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才能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法进入对同类事物本质的认识。有了对事物本质或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进入由一般达到具体的演绎认识阶段。尽管在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总是交叉进行、不可截然分开的,因此人们对归纳方法的应用决不会晚于演绎的方法。但是,归纳(特别是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人们所自觉的理解和认识,却又总是比演绎方法更难、更晚。
- 公孙龙正名原则和墨家正名原则之异同
-
作者:
王丽娟
年份:1989
来源 :上海教育学院学报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
暂无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