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家与唐代侠士文学
-
作者:
葛景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在先秦诸子中,孔墨都是一时之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然而,他们的命运却大不相同,孔子的儒学至汉武帝时,被定为一尊,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而墨翟的墨学,却在汉时就已默默无闻,“墨氏之学,亡于秦季,故墨
- 论墨家逻辑
-
作者:
孙中原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墨经》中所包含的墨家逻辑学说,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代表,对当时和以后的思想界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值得认真研究和继承。一、思维形式论《小取》列举思维论辩形式说:“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即以语词概念标举事
- 墨家辩学与逻辑
-
作者:
王左立
年份:2001
来源 :南开大学哲学系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摘要本文针对有些学者认为墨家辡学等同于逻辑(传统逻辑),墨家辡学是“求真”的学问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根据对《墨子》一书的分析,墨家辡学中的名、辞、说不等同于传统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另外,墨家辡学没有像传统逻辑那样给出独立于具体推理内容的一般推理形式及规则。故此,墨家辡 学不等同于逻辑。墨家辡学注重辩的社会功用和辞之间的真假关系,所以,“求当”比“求真”更能反应墨家 辡学的特点。
- 墨家的辩学
-
作者:
李匡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一、论辩二、“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三、或、假、效和所效四、辟、侔、援、推五、言和行我国古代《墨子》一书,特别是其中《非命》上、中,下,《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等九篇,拥有很有价值的逻辑思想和学说,最值得我们珍惜、发掘和批判地接受。这对于民族文化的继承,民族自信心的巩固和加强,都是很重要的。清代以前,《墨子》一书很少人钻研。清乾隆以后,毕沅、张惠
- 墨家逻辑的产生和作用
-
作者:
孙中原
年份:2001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是墨家逻辑的产生基础和作用对象。当前发展逻辑,提高素质,促进创新,应在前人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继承和弘扬墨家逻辑的珍贵遗产。有论者说:“辩学与西方传统形式逻辑是目的、对象、性质、内容均不相同的学术思想体系。”“辩学就不是逻辑”,“是两回事”。辩学“不是探究与认识科学真理的工具”。“认为墨家辩
- 沈有鼎与墨家逻辑
-
作者:
杨武金
年份:199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沈有鼎在墨家逻辑的研究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墨家逻辑是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光辉代表,是先秦百家争鸣的逻辑方法论,其成就标志着中国古代逻辑学的建立。本文试从沈有鼎研究墨家逻辑的成果、方法和历史地位诸方面作一探讨。
- 胡适与墨家逻辑
-
作者:
孙中原
年份:199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墨家逻辑是由墨翟(约前5世纪)发端,而由其后学(约前4至前3世纪)完成的一种系统逻辑学说。它适应先秦百家争鸣与科学研究中思维论辩的需要,围绕着思维的形式、规律与方法,提出了深刻精到的理论观点,其文字载体是《墨子》一书中的《经)上下、《经说》上下与大小《取》6篇文章,一般称之为《墨经》或《墨辩》。
- 梁启超与墨家逻辑
-
作者:
刘晓华
年份:1998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用现代方法研究墨家逻辑的人。所谓现代方法是指以西方逻辑为工具,以现代科学知识为背景,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解释,系统的综合概括。梁启超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他的《墨子之论理学》、《〈墨经〉校释》和《墨子学案》三部著作里。通过研究,梁启超充分肯定了墨家逻辑体系的存在及其意义,同时也在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墨家逻辑的宝贵经验与教训。
- 论《九章算术》刘微注对墨家逻辑的继承与发展
-
作者:
杨岗营
年份:2010
来源 :毕节学院逻辑、语言与认知研究中心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墨家逻辑是基于事物间类同关系的推类推理。《九章算术》刘徽注(简称刘注)继承和发展了墨家逻辑的推类推理理论,并将其广泛应用于《九章算术》中九类应用数学题的注释与论证。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中蕴含的这种推类推理,其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具有必然性。论文以《九章算术》割圆术为例,进一步揭示了这种推理的机制与程序。
- 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
-
作者:
荀晓鲲
年份:2010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为后人留下许多重要的文化遗产,诸子百家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资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研究的重新兴起。同时,西方官僚制度面对新技术革命和社会的变革,已无法面对人们对公共服务以及高效公共管理的需要。在这种时代变革的需要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挖掘,取其精华,祛其糟粕为当代公共管理创新提供具有现实价值的意义,而兼爱,非攻的墨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独特的历史视角。主题以当代中国公共管理面临问题为中心,注重实证方法,注意借鉴墨家思想与历史的经验,关注重点从技术层面创新及制度机制创新向文化和思想层面转变。以后,人们应当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来带动中国公共管理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