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中有关“名”的理论新探
作者: 陈道德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名辩学——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前辈学者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参照系,从中国古代浩瀚的史料中发掘出许多有关名辩学的宝贵财富,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但是这种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法是一柄双刃剑,既有它的积极作用,也带来
谈公孙龙——兼论《墨辩》三派
作者: 沈有鼎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我在去年写了《的评价问题》一文(《哲学研究》七八年第六期),有一位同志对我的论文提出批评意见。其中有一部分和我的原意并无冲突,如认为现今流行的《公孙龙子》并非字字出于晋人伪造,并且多多少少代表了战国时期的公孙龙的思想等等。《列子》和《古文尚书》的
墨辩的社会功能:墨家社会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 郭永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先秦时期的墨辩是中国名辩学理论的高峰。墨辩是为墨家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服务的。与儒家以“以德服人”的“王道”和法家。以力服人”的“霸道”不同,墨辩以“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为手段,试图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的“谈辩”方式解决人们的意见分歧,以实现“明是非、处利害、决嫌疑、审治乱”的社会功能。今天,继承和发扬墨辩所体现的理性精神,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谈谈《墨辩》关于辩的理论
作者: 李世繁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本文所说的《墨辩》是指《墨子》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文章。《墨辩》是后期墨家所著,有丰富的逻辑思想。《墨辩》的逻辑学说叫辩学。本文讲讲《墨辩》关于辩的理论。墨子赞成“谈辩”,认为宣传墨家的思想是“为义”之一(见《墨子·耕柱》篇)。后期墨家对辩做了比较有系统的说明。他们的辩的理论,在同庄子的否认逻辑、否认辩的唯心主义的思想相斗争的
略论近代墨辩“说"的研究
作者: 张斌峰  年份:1997 来源 :湖北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一、近代研究“说”的成就 1.近代学者对“说”的含义、法式及其特点、规则与谬误作了多角度的、多侧面的诂解、诠释与引申,尽管这些解决不尽合理,其中有的观点今天看来完全失实,但也为当代对《墨辩》“说”的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解释背景、材料解释范式与工具, 奠定了我们进一步诠释“说”的理论的基础。这有以下具体体现:
墨辩“周延说”质疑
作者: 张斌峰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在墨辩《小取》中论及所谓“周延说”的,共有两处,第一处是:“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不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A);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也(B)。”第二处是: “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不是而然,或一周而一不周,或一是而一非也。”(C)(为下文叙述方便,特以(A),(B),(C)分别表示墨辩论及“一周而一不周”的三段原文。)
近代〈墨辩〉的“复兴”研究
作者: 张斌峰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一、研究的必要性墨家辩学是先秦时期墨家创立和提出来的,一种重视科学理性分析、重智识、重功而利行的论辩理论与方法。承载墨家辩学的《墨辩》是一个以墨家辩的精神与理论为核心的,统摄墨家的哲学本体论、知识论、科学论、语言观和功利行为观等所构成的一个
墨辩的社会功能
作者: 郭永良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一、名辩学的起源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化非常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派。春秋战国时代,在尖锐的阶级利益、国家利益的冲突中,诸侯争霸,战争频仍,杀伐不断,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出现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使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
从沈有鼎的研究看因明、墨辩和逻辑的差异
作者: 杨武金  年份:2012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暂无描述
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之思维与诠释
作者: 翁聖峰  年份:2005 来源 :台北师院语文教育学系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描述: 儒学墨学论战与非孝论、乡土文学是日治时期台湾反传统思维的一环,各不同文化層面都可發現新 舊並呈的现象,衝擊既有的文化體制。無論是在台湾或中國知識分子對傳統文化重新主估,儒學、墨學論 戰可視爲傳統文人對新文化挑戰的一種回映。日治時期儒墨論述對墨學有批判者,有支持者,亦有调和論者;调和論者認爲在東洋文化衝擊的纷爭時代,更该打破“獨尊儒學”的窠臼才能截長補短,提昇社會的思想文化;墨學批判者,主張“西學東渐之今日”宜堅守固有的儒膛,二派對學問優先次序的主張不同, 而墨學“兼愛”與儒學“仁學”的差異性更是他们討論的重心。日治時期的台湾在日本化、现代化的强大 壓力之下,知識分子無不苦思因應之道,傳統文人也不例外,由於著眼點不同,對墨學發展出现很大的歧见,反對派力主傳統儒學,並痛斥墨學,而支持派則主張“儒墨並尊”才足以因應時代的需要,1930年儒 學墨學論戰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激盪出来的,藉此詮释可深化台湾傳統思想的不同面向,建構更爲多元的台湾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