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学盛衰之谜及其伦理价值
-
作者:
张传龄
年份:2007
来源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墨学的中绝,无论是对古代科学技术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从墨学的沉浮中,我们可以看出,墨家所倡导的兼爱互利、为义牺牲、和平济世、勤劳俭朴、尊贤使能、崇尚科学的伦理思想,对于中华民族肃清封建道德、发展科学技术、御侮自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 近代墨学与西学
-
作者:
罗检秋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中西文化的相互冲突与融合是中国近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线索。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应当探讨西学与传统文化不同流派冲突、融合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近代墨学与西学的相互融汇就是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 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墨学渊源
-
作者:
黄仁贤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它既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的创造性成果,凝聚着一代教育巨匠的智慧结晶,又是陶行知批判地吸取古今中外诸家众流教育学说之所长,囊括人类文化教育之精华而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探本溯源,我们将会在他那充满现代生活气息的教育思想中,感受到缕缕先秦墨家学派的思想脉络。本文旨在对陶行知教育思想中一些墨学渊源作一点探索和整理,以求教于学界前辈和同仁。
- 墨学精神与当代社会的契合
-
作者:
孙君恒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墨学思想与当代社会的观念体系基本符合,表现在科学精神、公利与互利精神、平等与法制精神、改革与进取精神等方面。我们应该结合当代社会情况,将墨学思想发扬光大。
- 孟子对墨学的批判与吸收
-
作者:
郑杰文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 侠义伦理的墨学基础
-
作者:
娥满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 墨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
-
作者:
陈克守
年份:2008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就要有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就值得我们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主流儒学和墨学,都有丰富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学说。不过,儒家追求的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墨家除了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追求国与国之间的和谐,甚至还追
- 传统墨学与现代社会主义
-
作者:
马克锋
年份:2009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我在研究近代墨学时发现,近代思想家们从不同角度讨论传统墨学与现代社会主义的一致性,特别是传统墨学的社会经济思想与现代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由此联想到毛泽东晚年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定程度上也深受传统墨学的影响。其实,关于毛泽东受传统墨学的影响这一话题,早已经引起当代学者的注意。~①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希望引起学界的关注。从晚清开
- "三墨"学说与楚国墨学
-
作者:
高华平
年份:2011
来源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韩非子将先秦的墨家分为三派,即人们所谓"三墨"。但何谓"三墨",历来众说纷纭。细致考察先秦墨学的发展,可以看出并不存在固定不变的所谓"三墨",墨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同样,不同时期的墨学在楚国的传播,也存在不同特点。墨子本人曾多次至楚,楚国第一代墨者应是亲承墨子说教的鲁阳文君等人,第二代为死楚国阳城君之难的墨者孟胜及其弟子,第三代则为《庄子·天下篇》所谓"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和"苦获、己齿、邓陵子之属"。楚国墨学的特点也可用《庄子·天下篇》中"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腑)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诸语加以概括。先秦时期的楚国,可谓"东方之墨"和"秦之墨"的交融点,为中国墨学的发展和交流起到了重要的融合和管道作用。
- 墨学和谐论——以兼爱为中心
-
作者:
解启扬
王芳
年份:2015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
兼爱是墨学的中心观点。墨子提出的"天下之人皆相爱"的社会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极端个人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或国家至上主义,重新诠释墨家"兼爱"伦理精神,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弘扬墨家的兼爱理想,对于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构建和谐人际、和谐国家、和谐世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