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与《吕氏春秋》政治思想比较
作者: 刘辉  年份:2011 来源 :湖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间诂》训诂方法研究
作者: 孔丹  年份:2011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孙诒让作为有清一代朴学之殿军,是著名的训诂学家、文字学家、考据学家,在晚清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孙氏所著《墨子间诂》,以详实的语言材料、科学的训诂方法来梳理《墨子》,明千年难辨之是非,析百年不解之疑难,集中体现了他的训诂思想和训诂成就。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墨子间诂》的训诂方法,可为我们今后的古籍整理研究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墨子间诂》以毕沅校本为底本,又参考明吴宽写本、明道藏本和日本刻本等,校诂全文十五卷,涉及疏证文字、诠释疑义、阐述文字义理、考辩典章制度等诸多方面,内容广博,见解独到,在方法上也更加娴熟,是孙氏训诂的精粹。从大的分类来说,《墨子间诂》所用训诂方法主要有:引据求义、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据境索义、考察异文、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和类比分析等。孙氏校注《墨子间诂》,不仅继承了清代学者因声求义等训诂理论和训诂方法,而且还发挥了其擅长文字学、金石学、名物制度考证等多方面知识的优势,把多种方法运用于训诂实践。纵观《墨子间诂》全书,可以发现孙氏训诂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继承。孙诒让对有清一代的训诂作了全面的继承,其方法是科学的、系统的,但较之前人并没有本质上的突破。第二,旁征博引文献材料。大量引据文献材料是孙氏训诂的一大特色,体现了孙诒让博学专精的学术功底。第三,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孙诒让对前人的校注成果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能破除门户之见,择善而从,又不迷信他人;其二,孙氏好学深思,敢于大胆提出疑问。通过运用归纳演绎法、类比分析法、文献印证法等方法来考察《墨子间诂》的训诂方法,一方面,希望今人能够对《墨子间诂》一书的训诂理念和训诂方法有所了解,使科学的训诂方法得到继承和传播;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训诂理论,以期推动训诂学的学科建设。
论墨子的人格精神
作者: 刘丽琴  年份:2008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作为先秦百家中“显学”之一的墨学,在秦汉后却渐渐衰微,几近湮灭。然而,墨子的人格精神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影响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历来都有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高度赞扬墨子的人格精神。墨子所具有的大公无私、言行一致、劳身苦心、热诚救世、锄强扶弱、为正义赴汤蹈火的精神,作为巨大的因子已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并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品格一部分。无论是正统的官方意识形态,还是非正统的社会批判思潮、启蒙思潮,也无论是清官还是侠士,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吸取和传承墨家学说和墨家精神。虽然墨学是潜踪隐迹的“异端”,但是墨家精神的影响却始终存在着、发挥着,特别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总是适时地起着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成为人们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动力和理论武器。墨子的人格精神铸造了我们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一面,至今仍具有迷人的魅力和值得研究的价值。墨子的人格精神是出自于多元化的思想基础:其源于尧舜禹之道、源于清庙之守、源于地域文化、源于实践而独创,这是墨子人格精神的历史依据。墨子的人格精神是建立在对人充分肯定的基础上,是为了拯救社会的混乱和矫正人类行为的偏差而提出的。“贵义”、“兼爱”、“重利”、...
《墨子》代词研究
作者: 李琦  年份:2008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是先秦诸子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先秦诸子书中内容最为丰富的著作之一。墨家学派研究的领域极为广泛,包括政治、军事、伦理、逻辑、物理等各个方面。墨家学派研究领域的多样性使《墨子》语言材料相当丰富。《墨子》一书整体上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特点明显,是研究战国时期语言基本面貌的重要语料。本文选取《墨子》代词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代词在古代汉语语法中很有特色,其演变轨迹较为显著,语法、语用功能复杂多样。与同一时期的先秦诸子著作相比,《墨子》代词自有其特色,如“此若”连用,相当于近指指示代词“此”,以及双音形式的疑问代词“何独”、“何遽”、“何不”、“何必”等在文中大量出现。研究《墨子》的代词不仅对于汉语史的构建和发展及上古汉语断代史研究有一定的意义,也有益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先秦的代词概貌,尤其是对于研究先秦汉语代词的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遵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对《墨子》的代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首先采用数据统计的量化分析和静态描写的方法对代词的语法特点进行总体概述和描写,在此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代词进行微观的个案分析。并力求对代词作横向的比较...
墨子思想及文艺观探析
作者: 任广民  年份:2010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之所以把墨子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我来自墨子故里——滕州。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一直受到墨子思想的熏陶。上了研究生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的看了一些关于墨子方面的书,觉得墨子思想很丰富,现代人对它的研究还有很多没有做到的地方。其次,墨子是一个平民思想家,他代表的是中下层民众的利益。这种思想与封建统治者的等级思想格格不入,但在现代民主社会下,却日益显现出独特的魅力,发掘墨子思想的现代价值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于原典,同时广泛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从墨与侠精神的相通与互动这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墨与侠的关系,打破了以往把一个作为源一个作为流的研究模式。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春秋战国游侠,多是私义恩仇型的游侠,以私义作为自己的行为原则;而墨家则是“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作为同时期两种并存的思想,他们存在着一个相通与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游侠才真正具有了侠的品格。正是他们的这种侠品格,使墨家“救人困厄,不惧生死”的精神得以延续。二是以农民起义所提口号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墨家思想对农民起义的影响。口号流传广,不存在真伪问题,这就解决了材料少的难题。从论述可以看出,墨家思想为农民起义做了理论上与形式上的准备。这也从一个方面解释了墨家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归于沉寂的原因。本文结构如下:第一章墨学衰微原因探析;第二章墨与侠——论墨家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第三章墨学对农民起义的影响;第四章墨学复兴及其当下意义;第五章墨子的文艺观。
《墨子》的文学解读
作者: 刘文磊  年份:2009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是我国先秦时期诸子散文当中具有独特风貌的一部著作,是当时墨子及其后学共同创作的结晶,是墨家学派的集成之作。该书不同于其他诸子作品,《墨子》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涉及范围异常广泛,逻辑学、力学、手工制作、数学等等学科均有涉及,蕴含着墨家最深邃的思想,在当时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然而尽管在当时墨家是与儒家并称的两大显学之一,曾经红极一时,但是由于墨家学说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的政策,墨学研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归于沉寂,直到近现代以来,才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以清代乾嘉学派为发端,学术界对《墨子》的关注逐步多了起来,从对《墨子》文本的训诂、校勘整理开始,《墨子》书中蕴含的财富被逐步开掘出来,尤其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关《墨子》的研究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关于墨子的生卒年代和里籍的考证、《墨子》篇章的辩伪、《墨子》前后期的区分、《墨子》的社会思想、《墨经》的价值以及《墨子》的现代意义等都是墨学界重点关注研究的焦点问题,并且都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关于《墨子》一书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的意义和《墨子》的文学性方面的研究则是历来被忽视的一个问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着重探讨《墨子》的文学性。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墨子》的文学性进行解读,绪论部分主要对墨学研究的历史做一个梳理,尤其是对二十世纪以来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纳介绍,以明确目前墨学研究之现状。 第一章主要概述墨子有关的文学观念,首先是明确墨子的“文学”概念,探究对于墨子来说“文学”究竟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性。对于墨子来说“文学”首先表现为是他说理的一种方式,为文学与出言谈是墨子论辩说理,宣传主张的两大法门。因而墨子的所谓“文学”同孔子的文学观念一样,同是含义异常丰富的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墨子用来说理时使用的所有同古代圣贤相关的事例,以及典章文物制度,此外,与孔子不同的地方在于,墨子的“文学”概念囊括了个人创造的部分,所有在征引先王之书时所产生的个人见解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言论也一并属于文学的范畴,这在文学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一个进步的地方,体现在外便是墨子对于孔子“述而不作”观念的批判。其次,对墨子文学观念当中最本质的功利尚用色彩进行解析,墨子对于尚用的格外重视是有别与其他各家的。从墨子文学概念的衍生过程当中便可以看到实用是伴随其始终的一个特性,而墨子的实用和孔子的实用又是不一样的,孔子文学观的实用主要是为了礼乐制度的恢复,而墨子则是为了解决人民最基本的衣食等问题,要改造生灵涂炭的旧世界为国富民穰的新世界,因而墨子是无暇估计“礼乐”的,这也是儒墨思想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墨子又并非是不懂得文采的华美,一味的否定文采,而是关于文和质有一个侧重,这在历史上是一直被人所误解的地方。 第二章主要着眼于发掘《墨子》书中的文学性因素,尽管《墨子》是以说理见长的说理性散文,通书都是围绕着墨子关于济世之困的十大主张兼爱、非攻、天志、明鬼、节用、节葬、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而展开的,目的在宣传墨子的这些主张,以达到救民修善之目的。因而《墨子》并非现代意义上的文学散文,但是这并非就意味着《墨子》在散文发展史上是处于边缘地带的角色,没有对散文发展和文学发展起过推动作用。实质上《墨子》当中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因素,比如丰富的人物形象,这得益于当时说理时形成的“取象以明理”的传统,墨子尤为擅长从日常生活当中选取事例来阐释道理,而就在这个过程当中,尽管多数情况下只是粗粗几句,却于不经意之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系列丰富的人物画像,如高尚果敢的墨子,任劳任怨的墨家弟子,猥琐虚伪的孔子及其弟子。此外《墨子》一书形象构成当中最有特色的地方是书中集中出现的匠人形象以及墨子对其技艺的肯定态度,这在其他诸子各家那里是见不到的,无论儒家还是法家对于百工及其技艺向来采取的态度都是否定和批判。此外《墨子》质朴刚健的语言风貌和对修辞的灵活运用也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地方。 第三章主要从《墨子》在中国说理散文发展史上的影响进行阐述,《墨子》一书在逻辑学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提升了民族的理性思维,在文学方面由之而带来的最大影响便是《墨子》一书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说理散文的进步,墨家在论辩实践当中积累的丰富经验经过提炼之后成为指导说理活动的理论支持,而《墨子》一书的出现也是直接服务于墨家说理实践的。至此以后中国的说理文才开始有了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规范。此外,从《墨子》开始,说理文也有了大规模的专论式标题,在形式上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切为文学史上以孟荀韩非为代表的说理文创作泉涌时代的到来做了有益而充足的准备。 最后是结语,《墨子》不光是一部饱含科学精神的科学著作,它还是中国散文发展史上独具风采的一部作品,不光是说理文的发展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本身所蕴含的文学因素和价值也非常值得人们重视和进一步的探讨研究。
墨子理想社会研究
作者: 黄梁  年份:2009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中步入一个思想纷呈的新时代,处于这变革时期的先贤诸子纷纷针对时局提出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勾画着各自的理想王国。墨子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门之一,而目前关于墨子理想社会的研究却鲜有发现。本文拟从墨子身世、时代背景出发,以其十大主张为主线,概述墨子关于理想社会伦理基础、国家组建、经济运行、外交设想等理论。文章认为墨子的理想是建立一个以“兼相爱、交相利”为伦理基础,政治上“尚同”、“尚贤”、经济上重视生产,“节用”的完美社会。
《墨子》环境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王晓强  年份:2011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学家、教育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他创立的墨家学派,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体系。从公元前5世纪到前三世纪,墨学在中国兴盛了数百年之久。《墨子》的环境伦理思想是墨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的特点是:倡导兼爱天下;尚利贵义;反对攻伐;追求天下公利;他的一切主张均以平等、大利为归宿。研究《墨子》的环境伦理思想,对于当今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墨子》环境伦理的世界观基础是“天志”、“非命”和“人性论”;行为价值观、价值选择观和价值统一论是《墨子》环境伦理的价值观基础;“言必立仪”的三表法是《墨子》环境伦理的认识论基础。墨子环境伦理的思想内涵:首先,对“天下大利”的追求是《墨子》环境伦理追求的价值目标;其次,探讨“顺天”和“应人”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墨子》环境伦理的运思路径;以“兼爱”、“交利”为前提,以“节用”、“节葬”为措施,以“非攻”、“反战”为保证是《墨子》环境伦理的实现途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如何汲取和借鉴《墨子》的环境伦理思想,使我们更好地实现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社会,最终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全人类的根本利益,确实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因此,《墨子》环境伦理思想对现代社会具有较大的启迪。主要包括对确立当代环境伦理价值目标的启示、对确立环境伦理原则的启示、对实现环境伦理价值目标的启示。
《墨子》的行政人格思想研究
作者: 钱金虎  年份:2011 来源 :黑龙江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我国是文明古国,传统的行政伦理思想有着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基于完善我国行政伦理学科体系的需要,整理我国传统行政伦理的思想史是刻不容缓的。《墨子》乃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文化典籍,其中就蕴含丰富的行政伦理思想。行政人格是当今行政伦理学研究的焦点,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已成方兴未艾之势。基于能力和精力的限制,本文就重点阐释《墨子》一书的行政人格思想。《墨子》书中的行政人格思想源于当时社会变革对治国理论的诉求。书中以天、鬼、人三位一体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义利合一”的道德评价标准,树立了圣王的理想行政人格典范,并提出了自省、践行等道德修养方法。《墨子》书中的行政人格思想有其独特之处,如彰显了行政人格的主体性、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等,对当今行政人格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笔者研究《墨子》中行政人格思想,希望为墨子的行政伦理思想研究抛砖引玉,对建构传统行政伦理学,完善现代行政伦理学科体系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墨子》的技术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王引娟  年份:2011 来源 :西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技术美学作为一种与技术相关的研究门类,必然同先进的技术生产密切关联。然而,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技术美学是人类对物质文化,尤其是物质生产领域审美规律的认识,却是早已产生的。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墨子》技术思想所包含的以“利人”为功用的“技术美”和以“兼爱”为核心的“人性美”显得格外突出。因而,在这个意义上,《墨子》的思想具有技术美学的特质。《墨子》的技术美学思想与人的现实生存相关,主要表现为以“利人”为功用的“技术美”。《墨子》中所涉及的技术,不仅广泛应用于便利人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也普遍运用于国家防御军事上。《墨子》技术美学思想的“技术美”特质与儒家的“君子不器”相反,摒弃了道家关于“大技”、“小技”的区分,认为“作”而“利人”是为“君子”。在“利人”的判断标准规约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作用。《墨子》的技术美学思想与人的生命存在相关,主要表现为以“兼爱”为核心的“人性美”。“兼爱”是一种无差等的“大爱”。与儒家以“仁”为根本的人性关怀相关,与道家以“自然”为最佳的人性关怀不同,墨家的人性关怀以“兼爱”为旨归。《墨子》技术美学思想的“人性美”的特质表现为:不偏废教化的作用,将现实化的“利”与“忠”、“孝”、“义”等伦理层面的概念相联系;《墨子》倡导人们“节用”、“非攻”,这不仅是对过度浪费和侵略战争的否定,而且是墨家厉行节俭和热爱和平的表现。《墨子》技术美学思想显示出独特的美学特质,丰富了中国传统审美文化思想,对现代技术发展的人性关怀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然而,《墨子》技术美学思想又因过分强调实用性,而影响了审美性。所以,我们要对其批判地继承。
上页 1 2 3 ... 10 11 12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