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沈有鼎对《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
作者: 陈转青  年份:2003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沈有鼎对《墨经》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认为《墨经》是世上少有的奇书之一,以一书而兼论数学、力学、光学、经济学、逻辑和认识论诸问题,并积极致力于《墨经》的研究。论文从沈有鼎对《墨经》的诂解、对《墨经》逻辑思想的论述和《墨经》逻辑思想研究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沈有鼎对《墨经》逻辑研究所做出的贡献,并对沈有鼎《墨经》逻辑思想的研究过程本身及所运用的方法论对当前逻辑学研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墨经》受历史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又因为经文晦涩难懂,一度成为绝学。到了清朝,随着知识分子对典籍研究的兴起,墨学也被人们重新发现并开始为一些学者整理研究。近代许多治墨学者也为《墨经》的校勘注释作了许多工作,这为沈有鼎研究《墨经》打下了基础。论文的第一部分,探讨了沈有鼎对《墨经》的诂解。沈有鼎在集前人诂解成果的基础上,又做出了一些新的突破。沈有鼎提出“让《墨经》自己来注释自己”的诂解原则,这同以往《墨经》注释中存在的望文生义、或者先构成一个主观成见,然后利用《墨经》脱误本来极多作为理由,任意篡改《墨经》文字来适合己见的作法彻底划清了界限。沈有鼎在《墨经的逻辑学》一书中,诂解《墨经》中有逻辑的文字,纠正了古代文献...
“尚质尚用”—《墨经》和《考工记》中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
作者: 马华  年份:2011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随着现代主义运动的发展,功能主义思潮在20世纪20—30年代风行一时。对于功能主义的论述,以往的作者大多从功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功能主义设计及其时代背景和一些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去分析研究,这些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大都停留在认识现代主义中的功能主义,并未从中国造物思想中去阐述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本质。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和哲学著作《墨经》为基石,论述关于中国古代人们造物的一些设计思想和观点,并与西方功能主义相比较,探索功能主义的本质。把对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研究的深度提高到理论指导实践的层面上,以期对具体的功能主义设计实践产生实质性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文献调查法查阅关于《墨经》、《考工记》的文献资料,对古文研读和剖析,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其客观的认识,并作出专门的研究。并用历史研究法对其中的设计思想的背景进行研究。任何思想都是产生一定社会背景之下,只有理清历史的脉络,才能给那个时代产生出来的观念一个合理的说法。最后将“尚质尚用”的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相对比,以探索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本质。以往的学者多从科技等方面进行探索,对其设计思想,特别是讲传统设计思想与功能主义设计思想对比鲜有研究。功能主义发源于西方,功能主义设计的主要阵营也在西方,由现代主义生发出来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也是由西方一些设计作品才能阐释。然而,中国传统典籍中的《墨经》和《考工记》中的设计思想中早已经蕴含着功能主义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方法,例如:“功至为上”、“材美工巧”、“去饰重用”等等,我们通过对这两本书的研究而对中国传统设计的有一个相对真实的认识,并且对当代设计提供借鉴。
论《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
作者: 张倩  年份:2009 来源 :山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经》收于《墨子》,是墨家学派的重要著述,素称难治,二千年间问津者极少。清中叶之后渐有学人进行研究,涌现出一批研究者和专门论著,成就斐然。关于《墨经》与墨子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界大致有以下三种结论:一是认为《墨经》为墨子所著,《墨经》思想即墨子思想;二是认为《墨经》非墨子所著,《墨经》思想是墨家后学的思想;三是认为《墨经》部分为墨子所著,其余为墨家后学所著,《墨经》思想蕴含了整个墨家学派的思想。 到底上述三种结论哪种比较科学,需要比较全面地研究《墨经》思想与墨子思想之间的关系才可得知。本文选取《墨经》中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两个考察点,意在以点带面,通过《墨经》与代表墨子思想的“十论”等篇的对读比较研究,考察《墨经》与墨子政治、伦理思想间的异同,从而厘清《墨经》与墨子之间的关系,并对《墨经》的作者与时代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论文分五部分:绪论、正文三章、结语。 绪论: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墨经》的内容与体例、《墨经》研究的概况、选取《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为考察点的原因及意义; 第一章:《墨经》对墨子政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章主要从社会历史观、同异观、等级观、国家起源观、治国思想、法学思想六个方面来论述; 第二章:《墨经》对墨子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章主要从兼爱观、义利观、其他伦理概念(忠、孝、礼、信、佴、 、廉、任与勇)三个方面来论述; 第三章:从《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看《墨经》的作者与时代。本章首先概述了学界对《墨经》作者与时代的争论,然后提出了本文对此问题的推测和分析; 结语:总结了《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并根据正文的分析推断《墨经》为墨家后学所作,大致成书于战国末期。
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研究
作者: 李勇  年份:2009 来源 :西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在诸子百家中,墨家是一个重要的学派。该学派与儒家在当时被称为“儒墨显学”。墨家学派同儒家学派一样,不仅提出了在当时社会面临重大变革时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主张,更重要的是,墨家提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逻辑学说,由现存《墨子》一书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组成,史称“墨经逻辑”。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是该学说的核心部分。“名、辞、说”大体上可以对应西方传统逻辑中的概念、判断、推理,同时,该理论也有一些自己特有的内容。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名、辞、说”理论,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墨经逻辑研究概述。这一部分主要探讨墨经逻辑产生的时代背景、墨经逻辑原典整理、墨经逻辑的现代研究,从宏观上对墨经逻辑做了简单介绍。第二部分: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理论。这一部分对“名、辞、说”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是本文的核心重点内容。这一章又分为四节。第一节是对“名、辞、说”理论的概述,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探讨了墨经逻辑中的“名、辞、说”的概念、具体形式等问题。第三部分:对“名、辞、说...
冯澂的《墨经》研究与晚清“西学中源”说
作者: 陈珂  年份:2010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晚清,在“西学中源”说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学者们纷纷钻研古籍,希望能够在中国流传下来的古籍中找到西方自然科学理论的源头。如《周髀算经》、《淮南子》、《易经》、《墨经》、《管子》等传统典籍成为了学者们注释的焦点。这一时期的“西学中源”说在内容上从明末清初的天文算学为主,扩展到举凡物理、化学、动植物学、矿物学无所不包;在论述方式上从先前的以注经为主,扩展为专项研究、读书笔记体论述等论说形式;在研究群体上从先前的以官方为主,发展到官民共同研究。本文以民间知识分子冯澂的《墨经》和《管子》专项研究著作《光学述墨》、《矿学述管》为例,以探讨晚清士人论证“西学中源”说方式的特点。 自小就好读经世书和西学书的冯澂在晚清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他也是晚清“西学中源”说的重要支持者之一。他研读过光学、医学、农学、矿物学、化学、代数学、天文学等等西学译著,并把自己学习的笔记书写成册,比较中学与西学学术的异同,分析西学与中学的优缺点。并且用自己学到的西方近代光学知识注解《墨经》,用西方近代矿物学知识和化学知识注解《管子》。所著的《光学述墨》和《矿学述管》历史地位特殊,冯澂的注经方式都属首创。然而至今都未有学者...
试论《墨经》数学的逻辑基础
作者: 燕学敏  年份:2003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子》一书是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政治家墨翟的遗著。《汉书·艺文志》有记录,现存五十三篇,其中第四十到第四十三篇是《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这四篇是中国古代一部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宝典,自晋朝鲁胜后始称《墨经》。 《墨经》中的逻辑学涉及到逻辑科学的各个方面。逻辑推论的基本范畴,名词判断的分析,以及推理论证的各个形式都有所论述。《墨经》逻辑理论既是中华民族逻辑思维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墨经》中有丰富的数学内容。梁启超曾经注意到墨家的几何学,并且说“墨子年代在欧几里得之前,《经》中论形学各条……已发明许多定理”。今天来看,墨经数学已有无限、集合等思想的萌芽,其成就是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墨经》中精辟的数学理论源于坚实的逻辑基础,墨家对数学基本概念的认识,逻辑理论中的判断、推理以及思维规律都一一体现在墨经数学的条文中,简单明了的直言判断,鲜明精辟的比喻论证,运用得当的归纳演绎推理,无不体现着墨家拥有扎实的逻辑基础,而且注意在构建数学体系中处处应用它。这种严密的数学-逻辑思想影响了后代许多数学家的思维方式。 本文参阅较多文献,学习、研究《墨经》数学的基本内容,认为两者存在内在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以往文理两科的学者对墨经数学和逻辑学分别进行研究,很少有人将二者联系起来,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影响了研究的全面性和深度,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剖析《墨经》数学建立的逻辑基础。这样,有便于从《墨经》数学看清楚它的逻辑学,也有便于从《墨经》逻辑学看清楚它的数学。这个宗旨符合笔者初学《墨经》的实际,是本文立论的基础,也是努力创新的目标。
墨经逻辑学之模态词分析
作者: 王小静  年份:2008 来源 :燕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经》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逻辑学著作,对《墨经》中模态词的分析问题,就是对《墨经》中部分常项的分析问题,因为模态词即模态命题中的逻辑常项。本文分三大部分进行了论述:首先,对墨经逻辑进行了诠释,对西方现代广义模态逻辑的发展作了简要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模态词。其次,文章用很大的篇幅介绍和分析了墨经逻辑中的“必”。第二部分先对主要模态词“必”从逻辑意义上进行划分,大致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必然,一类为必须。统计了墨经中出现的“必”的次数,并对其进行归类,列举了主要的经文作为例句,对其中有疑问的解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另外这一部分也对道义逻辑进行了介绍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最后,细致并尽量广泛地介绍了《墨经》中出现的其他模态词,分别指出他们属于何种广义模态词范畴。本文介绍了时间模态词且、将、已、方等等,以及其他模态词如正、宜、使、谓、故、此然、疑、兼爱、不必、不疑等等。另外我认为前辈学者对有些经文的解释不非常贴切,并对此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墨经》中模态词的研究,很多中国逻辑史学者都有提及,有些学者对其中一些词进行了详细论述。纵观当代中国逻辑史研究现状,学者们似乎尚未对《墨...
论《墨经》的推类逻辑
作者: 曹泓涛  年份:2006 来源 :燕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论墨经逻辑的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 仇竹妮  年份:2010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中国古代名辩学、古印度因明学和古希腊传统逻辑是在逻辑思想的生成与演进的过程中,形成的世界三大逻辑传统。墨经逻辑是指后期墨家所阐述的名辩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系统的逻辑学说,标志着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研究的理论高度。在以往墨经逻辑的研究中,存在着重视逻辑共性而轻视个性,或注重逻辑个性而忽视共性的学术倾向。为此,本文立足《墨经》文本,从人类逻辑思维的通约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视角,解读墨经逻辑。通过对《墨经》中关于概念、命题、推理和规律等内容的考察,阐述墨经逻辑所具有的逻辑共性;从中国古代的思维传统和语言表达方式出发,思考墨经逻辑的反思方式,进而概括其基本特征。笔者认为,墨经逻辑与古希腊传统逻辑、古印度因明学有着不同的逻辑特性,主要表现为它以“故、理、类”为基本范畴,采用“设象寓理”的推论方式和经验思辩的说理方法,遵循实质类推的原则构建逻辑体系。 墨经逻辑特征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墨家学者以自身的思维方式反思所处时代实际存在的思维形式,不可避免地受到中国传统整体性思维方式、直觉性思维方式和意象性思维方式的制约;同时,论辩的场域、学术思想传统、古汉语等因素也对墨经逻辑的形成有着重要...
墨经训诂研究及“学科解经法”
作者: 陈勇明  年份:2009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现代学科的发展,一方面由综合走向分析,故而分科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一方面是再由分析走向综合,故而各科发展至今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融合,不可分离。传统的训诂学和训诂方法(形训、音训、义训)注重从语言的形式入手,试图恢复文献的本来面目和接近古人的原始表达意义。这种方法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尤其是对专业性很强的如逻辑学、医学、法学、历史学以及科学技术等古籍进行训诂时,传统的训诂学和训诂方法常常捉襟见肘。训诂学发展到近代,尤其是”开关”以后,西学东渐,西方的语言学理论给训诂学带来勃勃生机。西方的自然科学、逻辑学、哲学等其他学科知识也引起了训诂学者的重视。晚清至民国初,中国传统的训诂学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势头,胡适、梁启超等一大批学者引“西学”入训诂。就墨经而言,如果仅用传统的训诂方法进行训解,对其中的逻辑学、哲学、科学技术等内容会束手无策。于是梁启超和胡适等学者利用现代学科知识中的术语、称谓、理论等进行墨经训解,进而勾画出了墨经中逻辑学和哲学的学科体系,笔者乃谓之“学科解经法”。本文就是在研究墨经训诂史和训诂方法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探讨了墨经训诂中传统训诂手段和“学科解经法”二者的各自优点和不足。然后扬长避短,综合利用传统训诂手段和“学科解经法”对墨经中有关墨子职业技术教育的内容进行诂解,进而勾勒出墨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体系,从而试图在传统训诂注重字词训解的基础上对文献进行总体解读,得出了墨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祖师爷”的结论。
上页 1 2 3 ... 11 12 13 ... 15 16 1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