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
作者: 李积萍  年份:2003 来源 :河南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辩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逻辑著作。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是墨辩逻辑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当代学者一方面继承了近代学者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工具研究墨辩的方法;另一方面对近代以来的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未来墨辩逻辑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因此,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探究当代学者研究墨辩逻辑的方法,有助于认识墨辩的性质,对于推动墨辩逻辑和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文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的回顾,主要是从名、辞、说、辩、逻辑规律和墨辩逻辑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等六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二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当代学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对未来墨辩逻辑研究和中国逻辑史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应思考的一些问题。
《墨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
作者: 杨娟  年份:2007 来源 :山西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存在与否及其内容在逻辑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中国有没有逻辑思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中国的逻辑思想?这些问题一直都被学者们激烈地讨论着,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本文选择《墨辩》进行研究是因为墨家逻辑思想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逻辑思想史上都具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一直以来,墨家的逻辑思想都是近现代学者研究的热点。关于墨家逻辑思想的争议自然也和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争议一样不可避免。本文旨在通过对墨家逻辑思想的分析与阐述说明墨家逻辑思想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的地位,以及中国逻辑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论述一下有关逻辑的各种不同的定义,逻辑思想的定义,以及逻辑和逻辑思想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二部分是《墨辩》的逻辑思想。每门科学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所以本部分一开始就先阐述了《墨辩》逻辑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之后又具体分析了《墨辩》逻辑思想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墨辩》与中国逻辑思想。之所以选择《墨辩》作为研究对象,正是因为《墨辩》的逻辑思想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中成就最高的一种学说。对它进行研究能让我...
沈有鼎墨辩思想述评
作者: 尹刚  年份:2010 来源 :南开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辩影响研究
作者: 宋静静  年份:2010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家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代大一统之后,墨 学遭到排挤,逐渐中绝。虽然相关的研究没有完全中断,但是,总体来看,缺 乏系统的对墨辩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墨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够充分。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墨辩对一般论辩方法的影响及《墨经》中“经”、“说” 论式的影响入手,结合《为吏之道》所受墨辩的影响及明刻本《墨子》中的诸 家评点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以期作出合理的评价。 本文第一章讨论墨辩的产生及从“十论”到《墨经》的发展。对于墨子的 论辩,从确定认知的标准、提出具体的论证方式及运用多样化的论辩方法三个 方面论述。后期墨家在继承墨子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表现在论辩思想的继承和 论辩理论的创建两个方面,对我国论辩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二、三章是本文的重点及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墨子》论辩的影响, 从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两方面来讨论。在传世文献中,从“经”、“说”论式对 韩非子等诸子的影响及其他子书所见墨辩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论述。出土文献 主要是探讨墨家思想及论辩对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的影响,从而为墨辩的 影响研究作出有力的补充。 第三章讨论明代《墨子》刻本中墨家思想及论辩的影响。明代刻书业大盛, 对于像《墨子》这样中绝已久的著作来说,大量刻本的出现,对于墨学的流传 起了一定的作用,而这恰恰是学术界相对忽视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 发掘明代《墨子》刻本的价值,由此探讨《墨予》在明代大量坡刊刻的原因、 诸家刻本中评语的特点、《墨子》在明代的影响及其在墨学研究史上的里程碑意 义。 关键词:墨辩《墨经》 《为吏之道》 明刻本 影响
《墨辩》推类思想新解:以论辩理论为视角
作者: 徐瑜霞  年份:2014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本文意图从论辩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墨辩》中的推类理论。传统上大都倾向于从西方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独特之“推类”,认为“推类”主要是一种类比推理,本文首先反驳了这一观点,因为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推类”不仅有类比推理的性质,而且有演绎和归纳的性质,所以“推类”与传统西方形式逻辑中的推理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因此,笔者从非形式逻辑和论证实践的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推类”实际上是为“辩”服务的。《小取》篇作为《墨辩》中提纲挈领之作,首先便规定了“辩”的功用、意义、方法等等。具体地,笔者利用图尔敏的论辩理论来构建“推类”理论的论辩模式。二者的可比性在于:都关注日常推理中的论辩实践,为“辩”而服务;都是以论证过程来理解推理;都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考察,而非抽象的进行理论演绎。图尔敏论证理论认为,论证主要有三要素:事实根据(data)、主张(claim)、担保(warrant)。事实根据相当于论据,担保是论据到主张的桥梁。然而,担保的可担保性来源于何?于是,图尔敏又加入了支援(Backing)这一要素,即担保来源于支援。《墨辩》中的“推类”理论基本的有“三物论式”:理、故、类。“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辞的作用相当于主张(claim),故相当于事实根据,理相当于从故到辞的担保而类是故与理的基础。经考察不同的类有不同的理,理和类共同起最终的担保作用,从而构建起“推类”的论证模式。
试论墨学的近代史
作者: 余文军  年份:2016 来源 :杭州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学的近代化是社会的剧变、传统的困惑、西学的刺激交叉激荡下发生、发展的。
试论墨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作者: 李新会  年份:2016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起源于先秦的墨家学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派。它曾经辉煌地震撼着古代中国的学术界,但后来骤然间沉寂了,这是历史文化的抉择。……
墨学研究
作者: 徐希燕  年份:1999 来源 :复旦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学研究》摘要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极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和接受工程师,本文对墨子所创立的墨学进行了深刻、详尽的研究与探索。 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墨... >> 详细
《墨学研究》
作者: 张永义  年份:1994 来源 :中山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家是战国时期和儒家并称的“显学”。由于秦汉之交的骤然衰微,这个学派产生、发展、衰亡、复兴的经过和原因都成了历史上最令人困惑的问题。探求这些问题,以便重建思想史中的墨家形象,构成了本文的基本任务。为了完整地把握墨学演变的历史,本文的论述分本编进行。第一编主要讨论了墨子的思想与学说。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是战国时期最先提出一套系统学说的思想家。他的兼爱和尚贤主张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度,是当时要求重建社会伦理的最有代表性的呼声;他的尚同、非政和节用诸论反映了普通民众对统一、和平和富足的美好愿望;他的尊天右 非命说从内外两方面替个人的行为制订了一至善的标准;他对谈辩之作用的强调则拉开了学派间相互辩诘的序幕。所有这些都使墨子的思想呈现出许多其他思想家所不具备的异彩,如勤劳刻苦、一心向义、热爱和平、关心民众疾苦、重视经验和方法、尊重知识和能力等,这些异彩对战国中后期的思想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第二编讨论作为一个学派的墨家。墨家从产生到衰微大致持续了两百余年,这两百余年可以粗略地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墨家在墨子精神的感召下,比较偏重于行动和实践;后期墨家因受其他各家特别是名家和道家的刺激,则比较偏重于理论和辩说。墨家从前期至后期发生了一种从政治伦理向逻辑和科学和转向,这种转向使得后期墨家建构了一初步的逻辑系统,获得了许多科学的发现,从而对中国古代科学和逻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第三编主要讨论墨学有衰微、影响以及近代复兴的原因。历史上,关于墨学衰微原因的说法极多,本文与它们不同的是,认为墨家不能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和不能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存在这两个问题应该分开。前期墨家的政治主张已派消解,后期墨家的学说无法承担意识形态功能等是墨学不受秦汉统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相悖及遭遇儒家长时期刻意的压制则是使墨家甚至不能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存在的主要理由。关于墨学的影响,近人出于爱墨之心,多有夸张。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辩析,本文认为,秦汉之际并没有什么“儒墨合流”运动,游侠不是墨者,早期道教中也没有一派出于墨家,神仙化的墨子只是道土们的伪托而已,甚至近代墨学复兴也不是墨家思想的真正复活,而是近代知识分子面对两种文明的冲突是时进退失据的一种表征。所以,严格说来,墨家对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并未有多少值得人们注意的影响。
论近代墨学复兴
作者: 罗检秋  年份:2016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