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墨学研究 (1)
墨子生平 (1)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6(2)
按来源分组
安徽大学(2)
墨子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作者: 侯宗华  来源:安徽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思想  办学形式  宗教信仰教育  教育内容 
描述:私学作为一种新的办学形式,出现在社会生产力显著的进步、学术下移、士阶层崛起、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的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首倡私学,墨子紧随其后大办私学,成为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 墨子学说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两大部分,在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文化、科学、军事等方面都有独特主张和一贯宗旨,内容博大精深。墨子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农与工肆之人”,其教育成果显著,墨家弟子之多可与孔门匹敌,一度为“世之显学”。他创立了“教育救世论”、“人性所染论”、“天志决定论”等一系列教育理论。墨学通过“上说下教”的方式而流传于世,在影响当时的诸侯列国的同时,也逐步得到诸子百家的承认。 墨子教育思想尤其深刻、精辟,教育内容丰富,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中是不容忽视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育作用。墨子把教育看成是“为义”的一桩大事。他把“有道者劝以教人”作为实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的三项根本措施之一,极力反对“隐慝良道而不相教诲”。二是教育目的。墨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救世”。他希望通过教育培养“贤士”或“兼士”,使之成为“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人。三是教育原则和方法。墨子主张“强说人,不叩亦鸣”,在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言而有行,述而且作”、“以名举实,教学统一”、“因材施教,因人而育”及“学以致用”等一系列教育原则和方法。四是教育内容。墨子的教育内容分为“谈辩、说书、从事”三大类,既有以“兼爱”为核心的人格塑造教育,还注意对自然科学、军事知识、劳动技能以及以“天志”、“明鬼”为核心的宗教信仰教育。 墨子的教育思想与孔子相比有相同之处,但更多的是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教育作用:与孔子相比,墨子注意到教人从事物质生产劳动的重要性以及重视人的主动精神,认为决定人的富贵贫贱不是命,而是“力”之强弱。其次,教育对象:孔子和墨子都重视教育的重要作用,但在人性论方面,墨子比孔子更彻底。第三,教育目的:孔子主张“学而优则仕”;墨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兼士”或“贤士”。第四,教育内容:儒家偏向于人文教育,墨家则更侧重于科学教育;儒家敬天远鬼、不言祸福,墨家尊天明鬼、专言赏罚;儒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却轻视技能的讲解与训练,墨家尤其注意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第五,教育方法:孔子重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墨子重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他在中国逻辑史上首先提出“类”和“故”的概念。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墨子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道德教育。墨子理想社会中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是“兼爱”。在其兼爱思想中蕴含了深刻的尊敬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观点。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可以从强化“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教育等方面着手借鉴墨子的兼爱思想,强化道德教育。 自然科学教育。后人称墨子为“科圣“,足以反映其在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对我们的启示: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源于科学技术的实践。二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运用和发展。三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有好的环境和机制作保证。 维护和平教育。墨子主张“非攻”,反对并制止侵略战争。因为战争给被侵略国的人民造成无穷的灾难,但也给侵略国的人民增加负担。“非攻”的本质是让他人无忧无虑地生存,体现了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深切爱护和终极关怀。墨子的“非攻”思想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文化基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同墨子的技能教育相比,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两种误区:一种是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种是不注重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培养的人才成为“简单操作型”。我们应借鉴墨子重视技能教育的成功经验,高职教育在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的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