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墨学研究 (1)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6(1)
按来源分组
西南大学(1)
论墨子“兼爱”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者: 樊玥嫡  来源:西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中国社会  影响 
描述:“兼爱”是墨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墨学在2000多年的流传中出现过“中绝”,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并以多样化的形式影响着中国社会。本文开篇绪论部分介绍论文的选题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第一章,简要阐述了墨子“兼爱”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出墨家思想来源于“夏礼”和儒家。接着是对墨家“兼爱”思想的提出过程进行分析,并对“兼爱”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正是因为墨子师从儒家,所以本章的最后一节,将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进行比较,分析出儒家的仁爱在理论上存在悖论,而“兼爱”能够克服儒家“仁爱”的悖论。第二章,主要分析“兼爱”思想的特点。“兼爱”思想具有交互性,平等性和空想性。在伦理层面上,墨家的“兼爱”思想更具道德高度。“兼爱”平等性的特点也是相对于儒家的“爱有差等”,这种平等性也注定“兼爱”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完美和实践上缺陷,进而推出“兼爱”具有空想性。作为核心范畴的“兼爱”已具空想性,已然会影响整个墨家思想的传播,从墨家“兼爱”思想的空想性,进一步分析出墨学衰微的原因,即“兼爱”思想本身的缺点和不足,以及进入汉武帝时代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政策的影响,加之墨学本身缺乏调节机制,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渐渐衰微,这些就是墨学衰微的主客观原因。第三章,墨子“兼爱”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墨学曾一度衰落,但其影响依然存在,在历史发展中对道教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进入清朝后期,由于先贤们的努力,墨学在近代得到了复兴和发展。“兼爱”思想对中国近代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对近代博爱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兼爱救世”人格的塑造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