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3)
期刊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墨学研究 (2)
墨家介绍 (1)
墨子生平 (1)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6(4)
按来源分组
浙江财经大学(3)
现代交际(1)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