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浅论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
作者:
王明增 来源:湖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墨子》 流传 影响
-
描述:先秦时期,墨学盛极一时,与儒学并称“显学”。中古时期,治墨者寥寥可数,学界多认为墨学渐成绝学。然而,墨家学派虽逐渐消逝,但墨家著作却始终在流传。西汉刘向整理《墨子》七十一篇,后有《墨子》十五卷本、十六卷本、节注本、三卷本等不同版本流传。晋鲁胜曾作《墨辩注》;唐乐臺注《墨子》三卷本,流传至今;今见《墨子》五十三篇,乃为明《道藏》所收,显示了道教对于墨学的重视。墨家著作的流传和校注,是墨学发生影响的基础。中古时期其他思想流派对墨学的融合,是墨学流传和影响的重要表征。其大致有三:一是杂家对墨学的融合,从《淮南子》中可见端倪;二是汉代儒学融合墨学,公孙弘和董仲舒的思想中皆有墨学痕迹;三是道教对墨学的融合和利用,早期道教借鉴和利用了墨家的组织形式,《太平经》中相关社会政治思想则来源于墨家,东晋葛洪不但明确承认其吸收墨家思想而建立道教哲学体系,而且将墨子奉为道教的神仙。其他思想流派融合墨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构成部分。作为先秦“显学”,在中古时期,墨学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汉代文献中有“儒墨并称”的提法,将孔子、墨子同视为贤者;东汉王充既引墨又辟墨,通过批评墨家“薄葬”与“右鬼”的相违背性而建立起与之不同的“薄葬”思想;唐代韩愈一方面坚持辟墨,另一方面提出“孔墨相用”说;宋代儒者坚持辟墨,程颐、朱熹围绕张载的“民胞物与”思想批评墨家“兼爱”;明清时期亦不乏学者论墨。学者对于墨学的回顾与反思,亦体现了中古时期墨学的流传和影响。
-
墨子“非攻”思想的限度
-
作者:
王明增 来源:新高考(高一语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非攻” 墨子 思想体系 “兼爱” 逻辑联系 构成要素 尚同 意志
-
描述:“非攻”思想是墨子思想体系中十分重要的构成要素,是墨子“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内在要求。“非攻”与墨子思想体系其他要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学者认为“非攻”以“兼爱”为理论基础,是“兼爱”的自然推论。方授楚先生认为“非攻”是墨子思想体系之事实上的核心:“夫以统摄诸目,则兼爱自较概括,此乃逻辑上之体系也。若就事实上之体系而言,或先因当时战争惨酷,乃倡‘非攻’之说,进而更倡‘兼爱’,以为‘非攻’理论上之根据也。”“非攻”亦是符合“天鬼”的意志的,如:“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非攻”与“尚同”亦有内在的逻辑联系:“尚同”乃是因“明摩天下之所以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