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我国先秦时代的科学著作——墨经
-
作者:
钱临照 来源:科学大众(中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公元前 墨翟 思想家 影子 科学著作 光源 先秦时代 古代 解释 文字
-
描述: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00—221年)是我国封建时代学术思想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大思想家如孔丘、墨翟、李耳、庄周、荀卿、扬朱等,历史上称为“先秦诸子”。他们的著作,流传到今天,成为我们祖国文化学术上的宝贵遗产。这些著作大都论述哲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问题。但
-
墨家"兼爱"观折射的科学理性困境
-
作者:
殷默 来源:当代小说·新诗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兼爱 科学理性 矛盾论 两难命题
-
描述:对于墨家科学理性,往往是从其在物理等方面的科学成果去认识,而把墨家的中绝归结于小生产者的思想并不能顺应历史潮流,从而无法和儒道并称显学.本文认为,墨家的兼爱观中体现的绝对科学理性精神所导致的思想体系上的缺陷才是导致墨家中绝的根本原因.
-
墨家思想与新时期武术精神的塑造
-
作者:
郭华帅 来源:中华武术(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新时期 墨家思想 武术 武术精神
-
描述:在新时期重塑武术精神要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彰显武术人文教化价值,从武术的哲学"原点"出发,提炼墨家人文要义,使武术精神更加关注博爱、公平、平等、善良、友爱、勇敢、正义等更具现代气息、更加具体明确的人文价值,体现出武术对人的关怀。
-
雷锋精神与墨家侠义思想初探
-
作者:
胡文江 雷德胜 来源: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雷锋精神 侠义思想 墨家 实践
-
描述:助人为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自觉追求。雷锋的"螺丝钉"精神体现了人类高于动物的社会本质属性。中国侠义思想源于墨家。墨子重视劳动人民,将追求理想社会寄希望于劳动人民自身
-
墨家思想对中国“侠义”精神的影响
-
作者:
薛柏成 来源: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游侠 侠义精神
-
描述:“俠”不出於或歸屬於墨家,墨家的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古代的“俠義”精神。在下層民間倫理中,小生產勞動者吸納了墨家思想中的適用成分,以此為價值選擇,並影響其行為方式。近代以來,墨俠遺風和革命精神相結合,對近代資產階級革命產生了一定歷史影響。
-
墨家精神的人民性及其当代价值
-
作者:
王思义 来源: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精神 人民性 当代价值
-
描述:墨家思想蕴涵着积极而深刻的社会与学术价值 ,其由衰而兴的历史演变就是一个很好的印证。墨家思想的人民性是其价值的突出表现 ,它是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去关心劳动人民的疾苦 ,体现了墨家的基本精神。另外 ,墨家关于爱和平、交相利、重科学、重逻辑等思想因素 ,也是我们今天所大力提倡的
-
墨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作者:
张斌峰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人文精神 基本生存观 思想内涵 能力本位观 人道观 平等观 价值理性 工具理性
-
描述:墨家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
兼爱 非攻 节俭:解读墨家的人文精神
-
作者:
张立文 来源:石油政工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文精神 墨家学派 兼爱 非攻 解读 节俭 现实社会 中华民族精神
-
描述:墨子,姓墨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学的品格,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圣王之道,以圣王之道为标准,衡量现实社会各层面形形色色的冲突,提出化解社会冲突的主张和措施,并在非儒中表现其主张的合理性,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时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
兼爱非攻节俭 解读墨家的人文精神
-
作者:
张立文 来源:文化市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人文精神 节俭 非攻 兼爱 墨家 解读 现实社会 社会冲突
-
描述:墨学的品格,以兼相爱、交相利为圣王之道,以圣王之道为标准.衡量现实社会各层面形形色色的冲突,提出化解社会冲突的主张和措施,并在非儒中表现其主张的合理性,从一个层面体现了时代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
浅析墨家尚同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价值
-
作者:
田民 王夏颖 来源:青年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精神 民族凝聚力 价值观
-
描述: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必备要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文化软实力来提升综合国力是当下我国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必要基础。然而,如何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却一直因扰着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我们一直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完全寄托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从传统文化中去追根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