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墨子义利观及现实意义
作者: 张宗磊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  利  义利观 
描述:本文通过对孔子罕言利和墨子尚利贵的两种义利观的分析比较 ,指出孔子的义利观统一在上 ,为核心 ;墨子的义利观是以利为本 ,义利并举 ;同时指出两种义利观在中国人观念上的影响。对如何
孔子墨子论难文言范式流变考论(上):华夏文言哲学发微
作者: 周兴生  来源:唐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事辞称  法语  语经三物  辞论三要素 
描述:基础在于六典文言构造的系式连缀。墨子继承发展了孔子法语及经思想,创造了语经体系。它有定义说求渔大三物。其必然性保障论难文言的正确性。他还从孔子经名推演出辞论。其三要素故理类皆有程式。故恃说,理有还原本意之程,类有十三格。全面揭示了辞之理的科学性。
先秦概念之“名”的确立(由邓析经孔子墨子)
作者: 李春勇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先秦概念之“名”的确立(由邓析经孔子墨子)
先秦概念之“名”的确立──由邓析经孔子墨子
作者: 李春勇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概念之“名”  规范  摹写  邓析  孔子  墨子 
描述:邓析的“刊名之辩”是我国概念之“名”的发端,邓析对“名”的双重作用都有所注意,但其理论分析不够深入;孔子的“正名”论正式提出了“名”这一范畴,并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规范作用;墨子把“名”与“实”对举,提出“实”的范畴,侧重考察了概念之“名”的摹写作用。先秦哲学发展到墨子,概念之“名”得以确立。
为道 为器:孔子墨子的教育思想之比较
作者: 陈巧妹  来源: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教育思想 
描述:孔子墨子都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言人和中国教育的先驱,孔子在广泛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其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至深,直至今天,但其思想和实践主要是针对中等人的。墨子
墨经》中“谓”的含义
作者: 刘湘平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经》中“谓”的含义
墨经》“,利也”校诂
作者: 杨俊光  来源: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  利  芬  能能利之  用 
描述:《经》文以“利”释“”,即用“利”字为“”下定义;意思是:凡“”即“利”而非非利,“利”则”。《经说》三句:()“芬”字,毕沅释为“美”,是;其他还有一些解法,则不必是。(2)原文
墨经说辩
作者: 孙德谦  来源:学衡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经说辩
墨子和杨朱的血液在儒家的筋肉裹”:《唐虞之道》的“中道观”
作者: 戴卡琳 杨彦妮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唐虞之道》  血液  墨子  中道观  孟子  儒家  杨朱 
描述: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作者: 张银娜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  墨学式微 
描述:先秦诸子争鸣,儒墨均为显学,其观点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本文以墨家哲学思想为基点,着重从礼乐观、仁爱观、天命观三方面阐述儒墨两家哲学思想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造成两种学说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墨家哲学思想日渐衰微的原因。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310 311 31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