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之善何以可能:墨子民生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公权规约的启示
作者: 郭智勇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一天下之和”  通民情  民生关怀  民生政治 
描述: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祸频繁,值此境遇下民之所想、民情如何与民之利益何在,关乎民生,乃人之天赋本性,是为民性。墨子认为"民生为甚欲",政治当以便于民"生"为旨归,关注天下百姓的生存环境,止争息乱
《墨经》的“”、“异”概念浅析
作者: 范竹增  来源:长安大学学报(建筑与环境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异交  后期墨家  经说  公孙龙  惠施  同一性  万物  画圆  合同异 
描述:”与“异”是《墨经》中一对重要范畴。“”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联系 的概念,即同一性;所谓“”并不是无差别的绝对等同,而是包含于差异之中的 同一性,即“异中之”。“异”是反映事物之间相互区别
“仁爱”与“兼爱”的和异
作者: 李军 周平会  来源:柳州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孔子  墨子 
描述:針對春秋戰國時期混亂的社會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見解。“仁愛”與“兼愛”的對立並不在於“愛有差等”和“無差別之愛”,相反,在這一點上,他們是一致的,真正的分歧在於:前者從人之為人的道德理性尋找理論的依據,而後者把目光投向了經驗世界的“實利”,前者主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而後者主張“己所欲,施於人”,前者體現了主體間的尊重與平等,後者常常造成適得其反的結果。
略论颜元与墨子的与异
作者: 华莹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颜元  墨子  教育思想 
描述:在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人性论和人生观上,颜元和墨子有很多地方相当接近,但因颜元以孔孟为宗,儒、墨之别也就成了他墨子的区别。在教育思想方面,他们也有类似或相同的主张。这种类似或相同,正是早年学儒
《墨经》正义:论题“”诠释研究
作者: 樊国萍 陈设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学  同心思想  价值取向 
描述:《墨经》论题""是墨家思想的纲领,该论题致力于探索言行规范的深层理念以及具体措施。墨家认为,言行规范是"兼相爱交相利",具体措施是按照"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引导社会群下归心,而不是学者们理解的几何形态等同。
浅析墨子的政治理论及其对现代的启示
作者: 王红玮  来源:当代青年(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和谐社会  伟大复兴  义 
描述:都有很长远的意义,本文只就墨子对社会政治的一些主张做一些自己浅显的看法,力求能够整理出一个清晰的脉络还原一个冷静睿智的墨子。
墨子的政治学说及其在科技教育上的贡献
作者: 雷克啸 易琴  来源: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学说  科技教育  贡献 
描述: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古代科技教育的首创者。他不仅提出“以名举实”的认识论,“天有意志”的鬼神观,“兼相爱”、“交相利”和“”、“”的政治学说,而且在科技教育方面注重实效、突出创新、采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原理,在几何学、力学、光学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墨子政治学说的创新和构想的共享社会
作者: 吴兴宇  来源: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学说  创新  共享社会   
描述:墨子提出君权人授,主张建立一个人力资源、物质财富、智力成果大众共享的社会;他倡导爱民如父母,主张天子(国君)应当忠于民众,为民众谋福利,把民众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墨子的兼爱,强调爱的对象应包括当时最卑贱的奴隶。墨子主张构建覆盖全体劳动阶级食、衣、医疗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且拟定了一系列改革的具体方案。
中国政治文化之反省:墨子刻教授访谈录
作者: 暂无 来源: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新儒家  文化    政治    中国   
描述:中国政治文化之反省:墨子刻教授访谈录
论墨子政治学说及其与儒学之异同
作者: 邹今骏  来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政治学说  非儒  尚贤  仁政学说  天志  福善  儒家思想  举直错诸枉  王公大人 
描述:墨子生活在“天下祸纂怨恨”四起的春秋战国之交,他企图利用“天道福善祸谣”的传统观念,假“天之威”,以推行其中央集权的仁政理想。但因其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虽“非儒”而“仍称于孔子”,并且肯定孔子之学“是亦当而不可易者”。因此,墨学与儒学之间的媾通亦必然可见。
上页 1 2 3 ... 14 15 16 ... 18 19 20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