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批判地继承:新民主主义文化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以陈伯达墨家思想研究中的运用为例
-
作者:
杏贝男 来源: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文化 陈伯达 墨家思想 传统文化 批判地继承
-
描述:1940年1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概念。在新民主主义文化观中,涉及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法,即批判地继承。陈伯达《墨子哲学思想》一文关于墨家思想的研究与
-
中国墨家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文化土壤”:以消费观的内在一致性为横截面
-
作者:
王学荣 来源: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土壤 消费观
-
描述:基本上都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思路远远没有打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选取
-
中国墨家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文化土壤:以消费观的内在一致性为横截面
-
作者:
王学荣 来源:党政干部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化土壤 消费观
-
描述:停留在甚至可以说局限在中国儒家身上,思路远远没有打开。实际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土壤绝不限于儒家,其他流派的思想文化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例如中国的墨家思想即是如此。选取
-
论文:修养谈:抱佛家出世之心,本墨家刻苦的精神,做儒家人世之事,立志、好学、笃行、省克,忠恕,中庸,自强,寡欲悦乐,择友,勤俭,谦让,养气
-
作者:
刘信芳 来源:力行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论文:修养谈:抱佛家出世之心,本墨家刻苦的精神,做儒家人世之事,立志、好学、笃行、省克,忠恕,中庸,自强,寡欲悦乐,择友,勤俭,谦让,养气
-
墨子里籍东、西鲁说论争:兼评萧鲁阳「西鲁说」引证之方言材料
-
作者:
陈彦君 来源:中国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里籍东、西鲁说论争:兼评萧鲁阳「西鲁说」引证之方言材料
-
《墨子》《庄子》《韩非子》说诗、引诗之衡鉴——兼论战国时期非儒家诗学思想
-
作者:
叶文举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庄子》 《韩非子》 说诗 引诗
-
描述:《墨子》、《庄子》、《韩非子》作为战国不同时期非儒家的代表著作 ,它们说诗、引诗反映了非儒家的诗学思想 ,以及《诗》被接受的状况。战国时期非儒家对《诗》基本上保持了抨击的姿态 ,且越来越强烈 ,这种态度从反面也说明了《诗》在战国时期的影响越来越深广 ,这是儒家《诗》经学化演进轨迹另一形式的表现
-
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的救世之道:以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为例
-
作者:
李怡萱 来源:神州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救世
-
描述: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
论春秋战国儒墨道法的救世之道--以孔子、墨子、老子、韩非子为例
-
作者:
李怡萱 来源:神州(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老子 韩非子 救世
-
描述:的哲学”无疑都为儒道墨法四家思想主线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其智慧结晶也为后世之广泛思考和继承.本文立足于春秋战国特定时期的特定背景,对孔、墨、老、韩四子的救世之道进行基本的分析和通俗的解释,并对其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进行学习和反思.
-
徘徊于传统与反传统之间-论《射雕英雄传》对墨学传统的继承与反思
-
作者:
黄萍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金庸 墨学 传统 反传统
-
描述:徘徊于传统与反传统之间-论《射雕英雄传》对墨学传统的继承与反思
-
徘徊于传统与反传统之间:论《射雕英雄传》对墨学传统的继承与反思
-
作者:
黄萍 来源: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金庸 墨学 传统 反传统
-
描述:金庸的武侠小说充满着传统文化的气息,并且介于传统与反传统之间,体现了金庸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从墨学传统的角度,以洪七公、丐帮、江南七怪等个体或集体艺术形象的分析为基础,深入阐释了《射雕英雄传》中所体现的墨学传统与反墨学传统的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