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实关系看《墨经》的语言学思想
作者: 张丽萍 余军成  来源:毕节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名实关系  语言学  思想 
描述:墨经》中蕴涵了丰富的语言学思想,它的语言学思想是围绕名实关系展开的,共有七方面的特点。
论语中的「说」字与墨经所谓「说知」的关系
作者: 纪玄冰  来源:新中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论语中的「说」字与墨经所谓「说知」的关系
试论惠施等辩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之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殷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辩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试论惠施等辩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之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辩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论墨家名学之本质及其反思
作者: 李哲贤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逻辑  名学  墨家  名家  墨辩  荀子 
描述: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
从因果历史的名称理论看墨家名学
作者: 钟月月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因果历史理论  摹状词  克里普克  名学  墨翟 
描述:早期墨家以“取实予名”为基础;后期墨家以“以名举实”为基础对名学进行研究.而墨家的名学思想基本上攘括了名的形成、本质、作用、名与实以及正名原则,因而可以看做其是一种名称理论,可以从逻辑哲学的角度
墨家思想与《诗》的关系
作者: 薛柏成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诗》  尚贤 
描述:《墨子》大量引《诗》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为其理论提供支撑。同时,其学说中以墨家的思想标准释《诗》,如《诗》中的上帝、鬼神观念以及“圣王之治道”思想。《诗》对墨家政治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墨子与《书》学关系考论
作者: 马士远 党圣元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书》学观  先王之《书》  以《书》为史 
描述:《墨子》引《书》的基本规律多与《左传》、《国语》相类似,而与《孟子》、《荀子》、《礼记.缁衣》等引《书》差异较大,这说明墨家所称说的《书》,正是春秋官方用于施教的四科之一的《书》,与经过儒家整理过的《书》有所不同,故墨家在保存早期《书》一类的资料方面比儒家更真实。墨子《书》学思想体现出一定的以《书》为史的致用《书》学观,同时又从人文主义的角度不断对《书》的权威性进行反思。诸子看轻《书》的传统发端于墨子。
略说《墨子》重要版本的传承关系
作者: 张炳林  来源:山东图书馆季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版本  先秦竹书本《墨子》  明道藏本《墨子》  孙诒让《墨子间诂》 
描述:《墨子》的流传与墨家学说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汉代中期以后,墨学由“天下显学”沦为民间私学,《墨子》流传即趋于式微。从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看,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勘的先秦竹书本《墨子》71篇,是后世历代刊行的《墨子》的最古祖本,然已非完本。其后重要的《墨子》版本有:西汉卷书本、魏晋分章本、隋唐写本、宋刊本、明《道藏》本、明嘉靖本、清经训堂本和《墨子间诂》本。明代以前各重要版本绝大多数已亡佚不传;明《道藏》本及以下各重要版本多保存完好。集众家之长的孙诒让《墨子间诂》本则是《墨子》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试论墨子学说与环保之关系
作者: 王建荣  来源:运城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环保 
描述:战国时期墨子的重要哲学主张 ,如非攻、兼爱、尚义、节俭、非乐等 ,虽然古远 ,但与现代环境保护理论密切关联 ,能给予我们现在的环境保护和文化生态研究以多样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