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杂守》篇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
-
作者:
徐汉峰 来源: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杂守 激励 责任 核算 登记 廉洁 清查
-
描述:墨子在《杂守》篇中提出了"厉吾锐卒"、"各得其长"、"而民之约"、"先举县官"、"财足廉信"、"疏书署情"、"相错穿室"、"财物备上"的思想,对春秋战国时期会计的贡献在于建立激励机制、责任制度、核算制度、登记制度、廉洁制度、凭证制度、存货制度、清查制度。
-
吴毓江《墨子校注》墨守考——论《墨子·备城门》诸篇著者及时代
-
作者:
秦彦士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吴毓江 《墨子校注》 《墨子.备城门》
-
描述:《墨子》一书成书年代及作者一直是墨学研究的难题,尤其是《备城门》诸篇更是众说纷纭。吴毓江《墨子校注》曾有很好的考证,但也留下了一些问题,本文即对此作进一步的考证。
-
孙诒让《墨子间诂》校补示例(以《墨子·备城门》诸篇为例)
-
作者:
秦彦士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间诂 秦汉竹简 出土文物
-
描述:《墨子》研究难度极大,而城守部分尤甚。即使孙诒让也感到这一点,并坦言《墨子间诂》存在失误。所幸有相关出土文物,使我们能对孙氏之误有所校补。此文即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
-
假设连词"騫"、"即"使用情况研究——兼考《墨子·备城门》以下诸篇的成书时代
-
作者:
张国艳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假设连词 "節" "即"
-
描述: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
《汉书·艺文志》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新考
-
作者:
徐华 来源:学术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清庙 清庙之守
-
描述:《汉书.艺文志》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志》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
太阳能飞机“墨子号”验证机成功实现无人试飞
-
作者:
陈卫荣 来源: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太阳能飞机 验证机 墨子 试飞 科学技术委员会 上海市 产学研联合 太阳能驱动
-
描述:实现无人试飞。此外,全尺寸太阳能驱动的“墨子号”一号机将与深度验证机型同步研制,预计于2016年实现首飞。
-
“儒墨”连及与墨家消亡的时间
-
作者:
李若晖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时间 消亡 墨家 《史记》 孙诒让 章太炎 秦汉 司马迁 墨学 消亡时间
-
描述:墨家消亡的时间,清末学者孙诒让认为:“墨氏之学亡于秦季”,“犷秦隐儒,墨学亦微。至西汉儒复兴, 而墨竟绝”。此后,学界大抵遵信孙说。如章太炎先生《訄书·儒墨》:“钜子之传,至秦汉间而斩。胡适先生也说:“到司马迁作《史记》时……墨学早已消灭。”
-
《应同》篇与邹衍、后期墨家新论——兼论战国后期学术之演进问题
-
作者:
黄瑜 熊凯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吕氏春秋 五德终始 邹衍 后期墨家 战国后期
-
描述:《吕氏春秋.应同》篇通常被今人视为引自邹衍五德终始思想的断片,这种流行已久的看法其实并不符合《应同》篇本意。从《应同》篇与邹衍、墨家之思想比较看《,应同》篇的五德终始学说可能是后期墨家根据吕不韦需要
-
善守非攻的墨者安全专家
-
作者:
李勇 来源:软件指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安全软件 专家 安全防护软件 网络防火墙 修复系统 杀毒软件 权限管理 免费
-
描述:墨者行会建于春秋后期,为墨者的集会之所。墨者一生贫瘠,以保护他人为己任,墨者提倡善守兼爱和非攻的思想,并最终成立了墨家思想。目前,网络中病毒横行,真正免费而又好用的安全软件却少之又少,在这种环境中
-
诸子简介 墨子篇
-
作者:
黄济 来源:中国教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简介 诸子 春秋战国 孟子 韩非子 国人 显学
-
描述:墨子(约前468~376年),姓墨,名翟,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大约生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墨子首创墨家,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主要流派,是九流十家中的大家。韩非子在《显学》篇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