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观与佛教“慈悲”观的比较
-
作者:
赵君生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观 佛教 慈悲观 比较
-
描述:通过比较墨子兼爱观与佛教慈悲观,揭示两者在本质?基础?主张三个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两者在所包含的对象、阐述的角度、历史进程方面的不同点,从而阐明墨学渐衰的原因及释学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
借鉴墨家思想精华 促进我国人与社会的和谐
-
作者:
张希宇 张幼林 来源: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精华 和谐社会 社会公平正义
-
描述:如何认识和解决当前我国人与社会的矛盾呢?(1)在思想道德领域,借鉴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以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基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2)在经济领域,借鉴墨家充满
-
《墨子》“合其志功而观焉”评估方法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及意义
-
作者:
王剑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合其志功 评估方法 伦理思想 道德标准 指导
-
描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墨家的伦理思想崇尚务实,所以他们很看重“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用这种方法评价人和事物简单、实用。研究墨家的伦理思想及“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
《墨子》“合其志功而观焉”评估方法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及意义
-
作者:
王剑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合其志功 评估方法 伦理思想 道德标准 指导
-
描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墨家的伦理思想崇尚务实,所以他们很看重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用这种方法评价人和事物简单、实用。研究墨家的伦理思想及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
墨子“鬼神”观新论
-
作者:
雷蕾 来源: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鬼神观 天志 法体系
-
描述:自墨学研究兴盛以来,学者大多认为墨子继承殷商尚鬼风气,以其"天志"、"明鬼"思想为宗教思想。但《墨子》文本关于鬼神的论述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内在逻辑以及新近问世的简帛文献都可以证明墨子并不相信作为人格神的天和鬼神的实有,他提出"天志"、"明鬼"的目的是要建立一个法的体系。
-
墨子的农业生产公正观
-
作者:
王杜霞 来源:农业考古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农业生产公正 去私行公
-
描述:在墨子的思想理论体系中,蕴含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公正观。主要包括“人之所欲””的农业生产公正价值动力、“去私行公”的农业生产公正价值导向、“以力得富”的农业生产公正价值尺度、“富国富民”的农业生产公正价值目标。
-
墨子“非乐”观新透视
-
作者:
贺更粹 来源:理论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 非乐 功利主义
-
描述:墨子从功利主义的立场出发来非乐,其关注的不是乐本身,而是乐的实际社会功效。墨子之非乐,主要否定的是不合其政治目的、经济功利和道德追求的礼乐,是完全从政治、经济功利主义的角度对乐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作用和价值的彻底否定。
-
论《淮南子》的墨子观
-
作者:
高旭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淮南子》 墨子 墨家 黄老道家 圣王
-
描述:《淮南子》对墨子持有复杂的政治认识与态度,这在秦汉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从黄老道家的根本立场出发,“批墨”是《淮南子》政治思想的基本主张,但与此同时,《淮南子》也内在地显示出“尊墨”的政治情怀
-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
作者:
程媛媛 来源:青年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节葬 现实意义
-
描述:墨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节用节葬的哲学家,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说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形成对墨子节用节葬观提出及原因、具体规定和缺陷。
-
论墨子的节用节葬观
-
作者:
程媛媛 来源:科技信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节用 节葬 现实意义
-
描述:墨子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提出节用节葬的哲学家,对当时及后世的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本文试对墨子的节用节葬说进行梳理和整合,以形成对墨子节用节葬观的重新认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即:1.节用节葬观的提出及原因,2.节用节葬观的具体规定,3.节用节葬观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