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和谐社会理想
作者: 宋赛花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社会  兼爱  尚贤  节用 
描述:墨子是中国先秦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平民哲学家,他提出"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思想主张,从理论上大致勾勒出一幅和谐社会理想的蓝图,并穷其一生践行兼爱互利、公平正义、选贤任能、节用惜财、戒奢崇俭的济世方略,对构建现代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墨子和谐观及其现实价值
作者: 耿立卿 王思义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观  现实价值 
描述:墨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有强烈的现实关怀与和谐思想。当我国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时,其“兼爱”、“尚同”、“尚贤”、“节用”等思想显现出与现实相通、相契之亮点,给我们以
墨子和谐管理思想
作者: 张金山  来源: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和谐管理  兼爱  平衡关系 
描述:墨子认为导致社会动荡的原因是人与人不兼爱;要结束动乱,使社会走向和谐,人与人之间就必须"兼相爱"。墨子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对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平衡,其实是将"兼相爱"落实到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为此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
作者: 李光辉 陈天涯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社会  现代价值 
描述:战国初期,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提出了"兼爱"为核心的理想社会方案。他主张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原则来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墨子认为"兼爱"是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和总纲领,是和谐社会的道德追求和经济政治目标。"兼爱"要求视人如己,平等地爱一切人,树立公德心和利他主义思想。
墨子和谐世界思想的内涵
作者: 梅良勇 杨晶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和谐思想  意义 
描述: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勾勒了他的和谐社会理念,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热切渴望和不懈追求。其中,兼爱
墨子思想中的“和谐”因子
作者: 韩东屏 刘旭  来源: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和谐思想  意义 
描述: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其兼爱、非攻、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勾勒了他的和谐社会理念,反映了我国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热切渴望和不懈追求。其中,兼爱
墨子和谐社会思想
作者: 孙卓彩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和谐社会  土壤  构架  基石   
描述:墨子和谐社会思想是墨子理论建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墨子言论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为依据,剖析了墨子和谐社会思想生成的社会土壤、内容构架和理论基石,并指出了它的历史价值。
仁爱 兼爱 博爱 孔子 墨子 孙中山——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博爱观
作者: 孟庆鹏  来源:团结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孙中山  博爱观  墨子  “仁爱”  “爱人”  孔子  爱国主义  宗族  家族  韩愈 
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很赞赏美国原始社会史学家、自发的唯物主义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下面的一段话:“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恩选集》3卷175页)
仁爱”与“兼爱”的异同
作者: 孙玲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二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仁爱  核心思想  具体内容  墨子  儒家  不同之处  异同  墨家  思想主张 
描述:在先秦诸子时期,思想主张和学派中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孔子开创的儒家、一个是墨子开创的墨家。从孔子和墨子的思想内容上来看,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虽然两者都强调"爱",但这个爱却也有着许多不同之处。在分析它们的异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仁爱和兼爱的具体内容。
仁爱”与“兼爱”的异同
作者: 孙玲  来源:群文天地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异同  评析 
描述:儒家和墨家均倡导世人要通过“爱”来对待人事问题,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倡”仁爱”,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提倡”兼爱”,两种人道思想之间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各自独特之处,二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从两者的深刻内涵、异同之处及对其的简要评析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