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有鼎的墨家逻辑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哲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沈有鼎  墨家  逻辑学  《墨经》  价值  判断论  概念论  推理论  研究方法 
描述:墨家逻辑是古代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中思维形式与规律的总结,是当时百家争鸣和科学认识的思维工具。它作为中国古代逻辑的典型,与希腊逻辑和印度因明相并列,成为世界上三个不同的逻辑传统。在由汉至清的两千多年中,墨家逻辑随墨学的衰微而被埋没。近百年来,随着西方逻辑的传人,墨家逻辑逐渐有人研究
墨家救世济民精神研究
作者: 李军波 徐拥军  来源:经济与社会发展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救世济民  精神 
描述:墨家从黎民百姓的利益和愿望出发,构建了一套爱民、助民、利民的理论,并身体力行、舍生取义、矢志不渝地实践自己的理想。其思想学说和行为举动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救世济民精神,为古人所赞叹,也值得今人学习。
墨家和荀子逻辑比较研究
作者: 孙中原  来源: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逻辑  荀子逻辑  比较研究 
描述:墨家和荀子逻辑比较研究,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逻辑的内容和性质,总结其发展规律和经验教训。墨家与荀子逻辑的相同点是思维形式与规律在本质上一致,不同点是墨家逻辑全面论述概念、判断、推理,独到阐发援、推、止
墨家关于逻辑之本质的研究
作者: 徐希燕  来源: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辩”的涵义  “辩”的作用  “辩”的方法  “辩”的准则 
描述:墨子是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墨经》是“世界最古名学之书”。其在中国和世界逻辑史上都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墨家对于“辩”的涵义、“辩”的作用、“辩”的方法、“辩”的准则等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这些均为墨家之逻辑学研究的起点 ,对我们的逻辑思维也很有启发性
墨家学派中绝原因研究
作者: 周海平  来源:常熟高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中绝  原因 
描述:一代显学在几千年历史中后继无人 ,其因只能从墨家学派的自身特点及生命构成中去探索。笔者认为 ,热切于救世的墨家 ,其学派的组织与活动方式俨然军事集团 ,以阻止以强凌弱的军事进攻为首务 ,导致人员骤减
墨家经济思想及其现世意义的研究
作者: 刘亚敏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家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占有重要的地位,墨子所倡导的“节用、节葬”等都说明了墨子认识到了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墨子认为“民有三患:饥者不得事,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墨子·非乐上),民众的利益就是国家的利益,当百姓在受到者三患的威胁的时候,国家也不会稳定。
先秦儒、道、墨家消费思想研究述评
作者: 刘锦增  来源:消费经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墨家  消费思想 
描述:学术界对先秦儒家、道家、墨家的消费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儒家的"奢俭论"、"欲望论",道家的"寡欲论"、"无欲论",墨家的"节用论"等消费思想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对先秦儒、道、墨家消费思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墨家学说研究
作者: 朱传棨  来源: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墨家  学说  中国文化史  学术思想体系  战国时期  墨子思想  社会政治 
描述:墨学是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学说是包含经济、政治、伦理、教育、哲学、逻辑学、军事、科学技术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学术思想体系,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从战国到秦汉年间,墨家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墨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
梁启超对墨家逻辑基本概念“名”的研究
作者: 刘立刚  来源:作家(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梁启超  墨家逻辑  “名”的研究 
描述:概念是逻辑学的基础范畴,“名”是墨家逻辑思想的基石。梁启超借助西学逻辑,对墨家诸多基本范畴作了深入的探讨,其对墨家“名”的系统逻辑研究,为整个墨家逻辑思想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其墨家逻辑体系的挖掘整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梁启超借西学以新的视角对墨家“名”的探讨为后世墨学研究开启了新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