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兼爱”政治思想与墨家“非攻”政治行动
-
作者:
石茶 王倩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政治思想
-
描述: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儒家,在批判儒家政治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并且成立了以墨家巨子为首的墨家组织,在战国时期的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墨子“兼爱”政治思想与墨家“非攻”政治行动
-
作者:
石茶 王倩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政治思想
-
描述:墨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早年师从儒家,在批判儒家政治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以"兼爱非攻"为核心的墨家思想,并且成立了以墨家巨子为首的墨家组织,在战国时期的政治以及社会领域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
从墨家“十论”透视儒墨前期政治思想之异同
-
作者:
蒋开天 来源: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儒家 墨家 春秋 百家争鸣
-
描述: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着承继与对峙的关系。墨家"十论"构成了墨家政治思想的主体,既包括墨家的宇宙观、伦理观,又包括墨家的政治思想及具体实现措施,为其政治思想服务。以墨家"十论"为出发点,剖析儒墨
-
论墨家政治思想对《淮南子》的历史影响
-
作者:
高旭 来源: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淮南子》 墨家 黄老道家 尊禹 求治 圣王 民本
-
描述:尊“禹”是《淮南子》与墨家政治思想的历史契合之处,但其具体内涵有同有异,深刻反映出《淮南子》对待墨家思想的复杂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求治”意识是《淮南子》与墨家思想的政治共识,在此基础上《淮南子》对
-
墨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兼与儒家、法家比较
-
作者:
马庆玲 徐长忠 来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政治思想
-
描述:墨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非乐等十论。其学说在先秦时期不仅是可与儒家比肩的显学,并且在先秦学术演进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对其他学派产生过重要影响。直至今天,其中的某些思想仍可作为我们建设多元新文化、新道德的有益资源。
-
中西古典政治思想中的和平主义:以墨子和康德为例
-
作者:
张馨以 来源:大科技·科技天地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非攻 永久和平 和平思想
-
描述:和平一直是人类孜孜不倦的追求的目标,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大批思考如何在人类社会中实现和平的思想家.在这些思想家中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的思想家墨子和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着重分析不同时代、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和平主义理论的特点.
-
论墨子政治思想的两重倾向及其阶级归属
-
作者:
卢枫 来源:求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统治者 政治思想 天志 明鬼 阶级利益 “兼爱” 民利 政治倾向 非乐
-
描述:对墨子思想的政治倾向,从老一辈学者到现在研究者,一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墨子反对贵族”,立论最注重“人民的幸福”(范寿康:《中国哲学史通论》);他的种种主张“无不从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阶层的立场出发”(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墨子的学说无一不是小生产者阶级利益的理论表现”(赵馥洁:《论墨子》,载《中国哲学史文集》)。所以,他是个劳动人民思想家。另
-
墨子尚贤义国政治思想的当代解读
-
作者:
孙冀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义国 新解读
-
描述:墨子从劳动者的立场、情感和理性出发,提出了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政治逻辑的政治思想体系,并以其独特的思维提出了关于政治正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
尚贤与尚同——墨子政治思想的两个基础
-
作者:
李梦影 来源:华夏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尚贤与尚同——墨子政治思想的两个基础
-
政治之善何以可能:墨子民生政治思想对当代社会公权规约的启示
-
作者:
郭智勇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一天下之和” 通民情 民生关怀 民生政治
-
描述: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祸频繁,值此境遇下民之所想、民情如何与民之利益何在,关乎民生,乃人之天赋本性,是为民性。墨子认为"民生为甚欲",政治当以便于民"生"为旨归,关注天下百姓的生存环境,止争息乱,"一天下之和";同时,为政还要下通民情,"明民之所是所非","信民、爱民",从而实现"政通人和";而政治之义在行"利民之治",谋天下百姓之利。若此民性可彰、善政可为。以此为鉴,功利民生确应成为当下执政党的道义性担当,并以此引领权力的规范运行,防止公共利益的异化,让"权为民所用"带来"令人愉悦的经验感受",权力之善才能善待民性而富有"生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