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仁爱 兼爱 博爱 孔子 墨子 孙中山——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博爱观
-
作者:
孟庆鹏 来源:团结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孙中山 博爱观 墨子 “仁爱” “爱人” 孔子 爱国主义 宗族 家族 韩愈
-
描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很赞赏美国原始社会史学家、自发的唯物主义者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下面的一段话:“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科学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马恩选集》3卷175页)
-
论墨家“兼爱、非攻”思想对和谐社会建设的借鉴意义
-
作者:
宋景城 王彪 王晓丽 来源: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和谐社会
-
描述: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启蒙时期,墨家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以非攻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思想,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在当今时代,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对于构建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由我国提出的倡导国际间的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构想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指导性。
-
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看中国“和文化”的底蕴和意义
-
作者:
何芳 来源: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攻” “兼爱” “和文化” 维护和平
-
描述:从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合理性探讨中国“和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分析其对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现实意义。
-
老子“不尚贤”与墨子“尚贤”的比较及其意义
-
作者:
杜高琴 徐永安 来源: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不尚贤 尚贤 社会和谐
-
描述:老子“不尚贤”的人才思想与墨子的“尚贤”观相比,其实质上是一致的,比起墨子,老子的思维显示了更高的道德水准,更加具有哲学思维的深度与智慧.其中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与自然、无为、不争等美德,对于当代建设与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值得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借鉴.
-
墨子尚贤义国政治思想的当代解读
-
作者:
孙冀 来源:兰台世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义国 新解读
-
描述:墨子从劳动者的立场、情感和理性出发,提出了不同于封建君主专制政治逻辑的政治思想体系,并以其独特的思维提出了关于政治正义的理论体系,为中华民族留下了珍贵的政治思想文化遗产。
-
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尚贤”恐怕还要继续下去。
-
作者:
暂无 来源:教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到了共产主义社会,“尚贤”恐怕还要继续下去。
-
选立正长、尚同一义:墨子政治秩序观论析
-
作者:
刘学斌 来源:西部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秩序 政治秩序观
-
描述:政治秩序的重建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关注的核心问题。墨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墨子对政治秩序问题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观点。墨子设想了一个一人一义、各是其义并可能导致社会混乱无序、崩溃解体的自然状态
-
神本主义对专制和民本的超越:墨家“尚同”说评议
-
作者:
高深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 专制 民主 神本主义
-
描述:学术界对于墨子"尚同"说一般持两种对立的观点,即一派主张"尚同"专制说,另一派主张"尚同"民主说。我们认为,这一论争主要源于对"专制"概念的抽象化理解和墨子"尚同"说的复杂性。墨子"尚同"说既有"专制"又有"民主",然而这两者皆非"尚同"说的本质所在,其本质是超越人治的神本主义,即"尚同"说的本质在"尚同于天",其价值也就在于此。另外,通过与基督教"合一"理论进行比较,指出墨子"尚同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
贵义·尚贤·尚同·尚力·崇俭:墨子理想社会的构成要素
-
作者:
夏当英 姚俊 来源: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理想社会 构成要素
-
描述:墨子在救治社会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贵义是重视治国的基本道德规范,反映了民众对社会正当行为的渴望;尚贤主张用人制度以能力为本位,尚同侧重讲按照"天志"来统一全国思想与行动,二者是治政
-
功利主义视域下墨家与密尔伦理思想之比较
-
作者:
左少杰 来源:昭通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功利 功利论 正义 墨子 密尔
-
描述:中国古代的墨家和近代密尔对功利论伦理学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两者分别根据自己所处的年代,创造出适合时代需要的伦理学思想。前者的"人之所欲"有着规定性的对象,即"必需"和"实用"的东西;后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