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惠施等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之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殷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试论惠施等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之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矛盾理想和道德——墨子兼爱及墨子悲辛论
作者: 吴桂美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道德自觉  悲辛 
描述:许多学者认为兼爱是墨子站在当时平民阶级或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提出的一种不含有阶级,而讲究平等、无远近、无尊卑、无差等的爱。本文以为这只是看到了学思想的表象,是对学的一种理解偏差,兼爱是一个矛盾的理想
墨子“尚同”论辨析:以梁郭之为切入
作者: 马腾  来源:广东法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同  民约论  专制 
描述:墨家所代表的“农与工肆之人”要求改变春秋战国之际纷乱的局面而走向一统,因而提出“尚同”,在政治层面上要求一个绝对权威的专制君主作为新统一秩序的象征。梁启超和郭沫若曾就墨子这一思想是否为民约论各持己见,后来的学者仍聚讼不已。君主专制是墨子尚同说的本质,这与民约论所崇尚的平等、自由、人权等近代政治的思想精髓有着天壤之别。
关于墨家和墨家者的批判问题〔郭著“十批判书”质疑之一〕
作者: 詹劍峰  来源:学术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子  批判  反对派  亚里士多德  虚无主义  孔子  秦汉之际  杀人  墨辩 
描述:誰都承認,如果没有不同意見的争論,没有自由的批評,任何科学都是不可能发展,不可能进步的。——斯大林
相容性与相对性之——论《墨经》对《坚白论》的破斥与修正
作者: 李振宇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坚白  公孙龙  后期墨家 
描述:《坚白论》中有一个二重论证:在感知层面上,由于“知”“见”不相容,因此“坚”“白”不能一起被感知;在对象层面上,由于“白”具有相对性,而“坚”不具有相对性,两者亦不可能属于同一类事物。《墨经》给出了一个与之相对应的二重论证:“知”“见”在一定程度上相容,而“坚”“白”能否一起被感知取决于时空的性质;“坚”“白”都具有相对性,而且只要不是含混属性,都可以在某些条件下确定地属于某类事物。
墨子、荀子与韩非子国家观的逻辑学理考究
作者: 梁剑  来源:理论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国家观 
描述:说是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但这种一统的出现如果仅从三家政治思想的理论学理上来分析,似乎也能推出一种必然。本文通过对三大流派代表人物国家观的内在逻辑进行学理考究后,发现这种必然更加合乎情理。
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逻辑学的差别及其意义
作者: 李春泰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逻辑学的差别及其意义
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逻辑学的差别及其意义
作者: 李春泰  来源: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亚里斯多德  形式逻辑  墨子  辩证逻辑  逻辑学  数学  语言  规律 
描述:一、引言在讨论墨子与亚里斯多德自然哲学时,[1]我们不难发现造成两者差别的重要原因是他们有着不同的逻辑学。这里,我用逻辑学而不用逻辑意在强调意识,而不是存在自身,否则我会说他们有着不同的逻辑。事实上
文本田野中的墨家逻辑"名"范畴意义分析
作者: 曾昭式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辩  西方传统逻辑  “名” 
描述:逻辑是围绕“名”问题展开研究的,它是墨家论辩的基础。如果说《小取》是墨家逻辑总纲的话,那么《小取》的逻辑体系无不涉及“名实”关系,而《经上》、《经说上》、《经下》、《经说下》、《大取》则是对名实关系的全面论述。这种“名”不同于西方传统逻辑的“词项”(概念)理论。
上页 1 2 3 ... 38 39 40 ... 42 43 4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