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礼记》有关篇章与墨家思想的关系
-
作者:
薛柏成 来源:社会科学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礼记》 七十子后学 墨家 墨学
-
描述:郭店楚简与上博简的发现与研究使学界普遍认为《礼记》中一些重要篇章成文于战国时期的儒家七十子及后学之手,并且吸取了很多非儒学派的优秀思想成果,其中隐含了许多墨家思想,如墨家的社会理想观念、鬼神观念、节用、节葬等思想,使儒学重新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
-
以“治道”为视角看法家与墨家的关系
-
作者:
时显群 来源:史学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法家 墨家 治道 先秦诸子 先秦学术 中国学术 治国方略 博采众长
-
描述:,逐渐取得与儒、道、墨家相抗衡的地位并一度占据优势。以下仅以“治道”(即治国方略)为视角分析和论证法家与墨家的差异,以及墨家对法家的影响。一法家与墨家的比较1.法家持国家主义,墨家持世界主义法家与墨家
-
以“治道”为视角看法家与墨家的关系
-
作者:
时显群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哲学文摘卡)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以“治道”为视角看法家与墨家的关系
-
墨子节俭思想与政风建设的关系及启示
-
作者:
何慧琳 李志军 来源:学术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节俭思想 政风建设 启示 借鉴
-
描述:墨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于节俭的思想影响甚远。墨子著述的《节用》《节葬》《非乐》等篇是论述节俭的专篇,集中阐释了节俭思想的精髓。墨子节俭思想为政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借鉴。当前,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和吸取墨子节俭思想,大兴求真务实、廉洁清正、执政为民之风,大力推进政风建设。
-
墨子与边沁的“三利”关系思想比较
-
作者:
赵娜 来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边沁 功利思想 “三利”
-
描述:墨子与边沁分别是开中国与西方功利思想先河之第一人。他们的功利思想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其中,墨子与边沁都有利己、利他、利天下的"三利"思想,但又基于各自的侧重点提出不同的功利价值。比较他们的功利思想并从中得到启示,对于当前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价值观有一定的意义。
-
墨子处理国家关系的国际法思想
-
作者:
李民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法律思想 国际法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
-
描述:国家之间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墨子的兼爱、非攻、交相利、以及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国与国关系处理准则,与上述国际法原则有明显暗合之处。墨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说仍下失其现实意义。
-
论墨子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之思想
-
作者:
高秀昌 来源:中州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政治 宗教 政治哲学
-
描述:安天下之道,提出了一套政治学说。这一套政治学说,因其建立在独具特色的宗教思想即“天志”、“明鬼”的基础上,从而使他的政治学说有了一个宗教的基础。墨子关于政治与宗教关系的论说,对于今人解决政治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开启了一个新向度。
-
对墨子"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探析
-
作者:
甄春霞 来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二者关系
-
描述:本文从分析墨子"兼爱"和"利"这两个基本概念出发,得出墨子提出这两个概念的内在逻辑一致性,这就为"兼相爱"与"交相利"的关系埋下了伏笔.继而从墨子主张"兼爱"为什么要言"利"以及墨子解决问题的逻辑
-
论尧之行政文化与墨子“尚贤”思想的关系
-
作者:
丁永强 来源:时代报告(学术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尧文化 尧之行政 墨子 尚贤
-
描述:行政文化是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尚贤”思想不仅是尧之行政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墨家思想的重要内涵,墨子思想是尧之行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尧之行政文化中的“重贤”思想与墨子的政治期待相吻合。本文通过对“重贤”、“众贤”、“进贤”、“使能”等四个方面的简要分析,力求揭示二者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
《墨经》和科学
-
作者:
黄晟圭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科学 数学 物理 光学
-
描述:墨家是先秦诸子中最重视科技的一家,有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墨家科学技术知识是墨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典范和现代科技的借鉴。本文探索墨家科技知识的精蕴,揭示墨学和科学内在联系的规律,阐发墨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对今人的启发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