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墨子“同”思想的实质
作者: 黄忠晶  来源: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  尚同 
描述:墨子要实现兼爱交利的社会理想,采取的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是“”和“同”,而“同”是从社会制度上实现其“思想同的思想首先关涉社会、国家的起源问题,除了天子尚无法确定是由何种方式产生
墨家同”思想与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作者: 姚磊  来源:中文信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同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描述: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与孔子并称的圣人。墨家的“同”思想墨家学派政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同”的具体含义,实行“同”的原因,以及具体实现“同”的方法,并简单探讨了墨家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些有益启示。
争议下的墨家同之说:“民约”还是“专制”?
作者: 胡晓明  来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尚同说  民约论  民主  专制 
描述:由梁启超民约之说而引起的墨家同说之争,其实质是“民约”论与“专制”论的认识分歧。民约论者认为墨家学说含有民约(义同民主)的因素,专制论者则认为墨家同说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专制极权思想。这场学术争论
浅析墨家同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价值
作者: 田民 王夏颖  来源:青年与社会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精神  民族凝聚力  价值观 
描述: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必备要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文化软实力来提升综合国力是当下我国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必要基础。然而,如何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却一直因扰着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我们一直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完全寄托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从传统文化中去追根溯源。
浅析墨家同精神的民族凝聚力价值
作者: 田民 王夏颖  来源:青年与社会(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精神  民族凝聚力  价值观 
描述: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得以发展繁荣的必备要素,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增强民族凝聚力,以文化软实力来提升综合国力是当下我国发展经济、科技、军事等各方面的必要基础。然而,如何增强国家的民族凝聚力却一直因扰着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我们一直把民族凝聚力的提升完全寄托于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从传统文化中去追根溯源。如何从传统文化精神中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以提升民族凝聚力是当下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墨子“同”“忠君”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
作者: 许拥旺 陈维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  忠君  社会价值 
描述: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理论基础,以""为现实起点。"同"与"忠君"关系密切。"忠君"并非封建专制思想,中国国家发展所呈现的大一统趋势实际上得益于"同"思想,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墨子“同”思想之理想国
作者: 夏雯洁  来源:博览群书(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墨子思想核心为“兼爱”、“非攻”、“”、“同”等,“同”思想从天下一体角度出发,创建一个理想和谐的人类社会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由天、天子、三公、国君、正长、天下百姓组成的完善严密的社会体系
“贵和”与“同”:孔、墨和谐思想比较
作者: 孙卓彩  来源:枣庄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贵和  尚同  和谐   
描述:孔子以克己复礼和中庸之道为内容的贵和思想与墨子以兼爱、为前提的思想,虽然立论的角度和实现的途径不同,但都找着眼于对当时人际关系的调节和整合,共同指向社会的安定与和谐。若使两者有机结合,相互为用,对当今构建既有中国特色又有现代意义的和谐社会,将会发挥更大的参考作用和借鉴价值。
且防:韩非贤能观初探
作者: 袁礼华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韩非  贤能观  明法  举贤任能  使贤用能 
描述:韩非的贤能观以维护君主独裁专制的法治理论为基础。韩非虽充分肯定贤能在辅佐君主建功立业中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严厉抨击了战国时期“上任智无常”造成弑君篡位的弊端,“上 ()法不上 ()”,用
《周易》节卦与墨子的思想——兼论儒、墨思想的差异
作者: 桑东辉  来源: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周易  墨子  节用  节度 
描述:《周易》节卦的核心思想是讲节度的,主要表现在修身齐家、为政治国等层面。同时,节卦也包含节俭的思想,这主要是财用等日常生活层面。儒、墨各执一端。儒家主要继承了节度的思想,以此丰富了中和、时中的中庸思想;墨家主要生发了节俭思想,提出了节用、节葬等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