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
作者:
徐希燕 来源:南开管理评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管理 尚贤 尚同
-
描述:墨子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和逻辑学家。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亦有丰富的阐述。本文着重阐明其管理思想,这包括以人为本、尚贤使能、尚同控制、察其志功等。墨子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企业管理与行政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
墨子教育心理思想初探
-
作者:
陈雁谷 来源:零陵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育心理思想 交相利 兼相爱 “兼爱” 感觉器官 形骸 教学 兼爱互利 相恶
-
描述: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6年),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战国初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出身于手工业者,自称“贱人”。曾学儒术,因不满其说,另立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他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企图以此改变当时那种“别相恶,交
-
墨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特征
-
作者:
李少惠 来源:兰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主义 专制主义 互为制约
-
描述: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是近年来开始为人们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墨子管理体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他的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同时还发现其学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相辅为用,又相互悖离、相互否定的特异现象,形成互为制约的关系,由此兼及墨学的内在矛盾。本文意在以古为鉴,能为当代管理寻获一些启示
-
墨子的管理思想及其特征
-
作者:
李少惠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功利主义 专制主义 互为制约
-
描述: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是近年来开始为人们关注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墨子管理体系的三个构成要素入手,探讨了他的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基本特征。同时还发现其学说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相辅为用,又相互悖离、相互否定的特异现象,形成互为制约的关系,由此兼及墨学的内在矛盾。本文意在以古为鉴,能为当代管理寻获一些启示
-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
作者:
姜姣 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兼爱
-
描述: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 以"贵义"、"尚利"的义利统一的功利主义价值观为原则, 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利益要求, 有许多合理内容, 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占有重要地位。
-
论墨子“兼爱”的平民理想
-
作者:
翟鹿 来源:大观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兼爱 理想性
-
描述:墨学在春秋战国时代与儒学齐名,并成为“显学”,深刻影响了先秦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儒学与墨学,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系统。“兼爱”作为墨家的核心思想,凝结着墨子思想与墨家学派的精华,具有很强的可探究性。
-
简论墨子兼爱伦理观
-
作者:
周丹 来源:大江周刊(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伦理观 局限性
-
描述:墨子“兼爱”伦理观在墨子学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兼爱”伦理观的阐述和分析。揭露“兼爱”伦理观在现实实施时所具有的阶级性和局限性。
-
墨子兼爱的理想与实现
-
作者:
李贤中 来源:历史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兼爱的理想与实现
-
墨子“兼爱”伦理观研究
-
作者:
李冬梅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人格平等 和平思想
-
描述: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人类整体之爱、无差别之爱,具体表现为一种爱无差等的伦理精神,而这种爱无差等的伦理精神分别通过“爱人如己”的人际伦理原则和“非攻”的社会政治伦理原则得到鲜明表达。“兼爱”的伦理思想虽然在墨子时代未能如墨子所愿发挥出其预想的作用,但在当代社会仍有其借鉴意义。
-
「仁」与「兼爱」的临终伦理
-
作者:
萧宏恩 来源:哲学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 兼爱 临终 灵性 安宁疗护
-
描述:墨家的「兼爱」表现在实际效益(公利)的积极作为上,
而儒家之「仁」则表达了生命内涵的充实。为一名临终病人来说,
生命的积极作为似乎成为不可能?而生命内涵的充实又如何可能?
而一个圆满或幸福的人生,不在於时间的短长,却在於生命历程的
充实与心灵的祥和,以达生死两相安。本文企欲由儒家「仁」之真
实生命的充沛,於墨家「兼爱」的现实具体作为而产生实际效益,
贯注於安宁疗护中,满全临终病人之需求以及灵性的祥和,使得病
人得以安宁归去,成就临终关怀的生死两相安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