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天启神谕思想
作者: 肖双荣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志  明鬼  兼爱 
描述:墨子认为社会之乱的根源在于儒家亲亲有等的别爱思想,于是提出兼以易别。由于兼爱思想超越了以血缘亲近为依据的自然思维模式,墨子于是假托为上天的启示和鬼神的旨意。这种假托天启神谕的方式不只是为了振世救弊的社会功利目的的实现,也把人与人性推向了神圣与崇高的地位。
人间大爱,兼爱天下
作者: 包利民  来源:读书文摘(经典)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记不清是先知道《墨子》这本书,还是先知道墨翟这个人,少年时读《墨子》,读的只是书中的包罗万象,少年时识墨翟,识的只是他的博学多才。及至年龄渐长,几番重读重识,竟是有一种深沉的厚重落在心间。墨家学说的观点,首先是“兼爱”,即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总纲,将一切都置于这种大爱之下,才会有随后种种美好梦想的诞生。
《补》《非攻》的时间意象探析
作者: 孔凡英  来源:东京文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补天》  《非攻》  时间意象 
描述:中的时间意象无论是从整体上还是从具体篇章上看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本文截取了中的和两篇文章,从对这两篇文章的时间意象的探析中了解鲁迅的生存状态和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
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功而观”
作者: 宋嗣廉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志功  动机  效果  道德评价 
描述:墨子的“合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
《汉书·艺文》有关墨家出于“清庙之守”论新考
作者: 徐华  来源:学术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清庙  清庙之守 
描述:《汉书.艺文》认为,墨家出于"清庙之守",但如果仅将"清庙之守"作"掌管太庙或王祝之官"理解,不完全准确。《汉书.艺文》以"清庙之守"命墨家,可能由多方面原因促成,但其主要用意应在于以"清庙"与"明堂"相呼应,暗喻墨学并非枯守之说,而亦为治政之术。
《三国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之微探
作者: 王妍  来源: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学派  民众伦理  尚贤 
描述:墨家思想虽遭汉武帝废黜,但在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中并未绝其影响.中国古典小说所受墨家学派的影响,反映了作者对其思想的认同.在崇尚儒学的封建社会,作者对墨学的认同性只能隐藏在作品中,《三国通俗演义》中墨子思想的体现即是很好的例证.
墨子“鬼”学说的工具理性本质辨析
作者: 陈春会  来源:人文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鬼  工具理性  理想社会  爱无等差 
描述:墨子“鬼”学说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鬼”只是墨子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工具和采取的一个方法。在鬼框架下,墨子针对春秋末期的天下大乱和社会政治问题,置立“”为最高的价值规范和权威,以重建社会
墨子的、鬼、命观新解
作者: 刘奕华  来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天志  明鬼  非命 
描述:从墨子的兼爱出发 ,结合中华农业文明的特征 ,阐明兼爱、、明鬼、非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由此得出结论 :、明鬼、非命不是单纯的宗教思想 ,同时还充当着墨子施政思想的辅助工具的角色 ;他的天人观是一种顺天有为的天人合一论 ,其思想前后并不矛盾。
论墨子“以为法”的法的本体论
作者: 包家新 张清学  来源: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  天志  法仪  本体  以天为法 
描述:”是墨子之法的本体来源,“以为法”就是以“”为“法仪”,“”是墨子之法的本,“”是墨子之法的体,“法仪”是墨子之法的用,“”、“”与“法仪”是本、体、用的关系。“”就是
论墨子的“鬼观”非宗教教义
作者: 张希宇 张幼林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鬼观  宗教  兼爱  神道设教 
描述:墨子的"鬼观"是否宗教教义,墨子是否宗教教主,20世纪的国内外墨学研究者存在很大分歧。由于在墨子的"鬼观"中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宗教观念,因此"鬼观"不是宗教,墨子当然也不是创教教主。墨子鼓吹
上页 1 2 3 4 5 6 ... 7 8 9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