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礼记·乐记》看儒家的乐论——兼论墨家“非乐”
作者: 杨雅丽  来源: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礼记·乐记》  察乐知政  乐教  礼乐  墨家  非乐 
描述:井然有序特征 ,故礼作用于社会是别异 ,乐作用于社会是和同 ;乐有“移风易俗”、弘扬美善道德之作用 ,故儒家注重乐的社会功能 ,提倡乐教。墨家“非乐” ,是出于对社会现实、民众疾苦的关怀和对腐朽统治者的批判 ,有历史的合理性 ,但墨家又滑向了“矫枉过正”之极端
“进斯世于极乐万物玄同”——近代墨学复兴对钱玄同的影响
作者: 刘贵福  来源:鲁迅研究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钱玄同  墨学  近代  万物  五四时期  西化 
描述:“进斯世于极乐万物玄同”——近代墨学复兴对钱玄同的影响
墨学与儒学经济思想异同——以消费思想为透视点
作者: 陈曼娜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儒学  经济地位  消费观念  分歧  相近性  互补性 
描述:比较儒墨两家的消费思想,指出两个学派因经济地位的不同所产生的思想分歧,以及因同处于一个特定历史时期,故两个学派的消费观念也具有一定的相近性和互补性。
——中国现代哲学重建之路 中国近二十年墨学研究
作者: 谭家健  来源:齐鲁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中国现代哲学重建之路 中国近二十年墨学研究
《墨经》“知源”“三款六式”框架新解
作者: 钱爽  来源:新视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三款六式  墨经  知源  亲知  闻知  说知 
描述:“知源”归并为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两种。实际上,《墨经》所论“知源”,可以划分为直接知识、间接知识及直接与间接知识交互这样三种途径。而《墨经》的三款“知源”,每款又可细分为“活”“死”两式,构成一个“三款六式”框架。此或为中华知识论史与中华逻辑学史上探究知源问题“典范框架”。
从中国古代文化的墨经逻辑看殊相“殊”
作者: 史巍  来源:河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描述:自梁启超先生《墨子之论理学》和胡适先生的《先秦名学史》发表以来,《墨经》就被冠以中国古代思想“逻辑学”的典型。至此几乎所有涉及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通史或著作都将其作为古代逻辑的重点和代表,后来还出
《墨经》知音 墨学之功臣:评雷一东教授《墨经校解》
作者: 易小平  来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学  知音  功臣  《墨子》  孙诒让  梁启超  墨家 
描述:墨家与儒家在先秦并称“世显学”。两汉以后由于儒学独尊和儒家长期力辟杨墨,墨家日渐隐没,墨学几成绝学。经过近两千年的冷落和沉寂,原本71篇的《墨子》只剩下53篇,十分难读。其中的《经上》、《经下
试论惠施等辩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殷都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辩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试论惠施等辩者的辩证命题及其与《墨经》关系
作者: 董志铁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逻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惠施  《墨经》  无厚  无限分割  同命  经说  形式逻辑  再分割  无限小  “端” 
描述:惠施及初期辩者的思想是否纯属诡辩?它与《墨经》是什么关系?这历来是思想史、哲学史乃至逻辑史研究中歧见最多的问题之一。一种意见是,这两派就是一派,甚至作者相同。另一种看法是,这两派思想之间的关系有如水火,形同冰炭。第三种意见则认为两派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相异之处,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析《墨经》凹面镜成象实验——“中”是焦点而不是球心
作者: 关增建  来源: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经》  成象光学  中缘  经说  中字  学史  明视距离  移动范围  直接投射  已知物 
描述:《墨经》第124条记载了墨家的凹面镜成象实验:“鉴位(笠),景一小而易,一大而正,说在中之外、内。”《经说》对补充解释道:“鉴中之内,鉴者近中,则所鉴大,景亦大;远中,则所鉴小,景亦小,而必正。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