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墨子可持续发展思想之比较及作用研究
作者: 刘蕴莲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毛泽东  墨子  可持续发展思想 
描述:毛泽东与墨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毛泽东"勤俭节约"与墨子"节用"思想的一致性;墨子主张"节葬"与毛泽东时代提倡"火葬"的一致性;墨子的"非攻"与毛泽东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
全球化时代墨子思想与中华民族之和谐发展
作者: 刘焕云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家  全球化  两岸  和谐 
描述:追求中国领土统一与富强,是爱国先贤的愿望,也是怀抱文化意识的全体中国人的愿望。今日中国仍未统一,并不符合两岸中国人的利益。过去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统一是全体国民的希望,中国能够统一,全体中国人便享福,中国不统一便要受害。今日面对中国的统一问题,实现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意识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华民族在二十一世纪的终极目标。
墨子君子思想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研究
作者: 李长泰 夏金星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君子思想  职业教育  价值取向 
描述:墨子的君子之道包含了重要的职业教育观念,主要包括:职业兴起的内在动力是兴人民之利,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智术百工,职业兴起的关键步骤是尚贤举士,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尚同国治。墨子代表下层劳动人民,其思想只停留在下层群众中间而没有得到上层的认可与推行,其职业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更大的发展
墨子的经济思想看中小企业发展之路
作者: 孙露晞  来源:中国市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义利论  生财论  节用论  中小企业 
描述:观点.由于其思想来源于社会中广大的小生产者,所以其思想对于今日的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现象与问题仍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借鉴反思的价值.
浅谈墨子设计思想对当代设计可持续发展性的影响
作者: 郭文  来源:华章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节葬  设计伦理  可持续发展  绿色设计 
描述:墨家提出的节用、节葬的观点是对人类奢侈浪费行为的批判,为保护自然、保护生态提供了现实的行为规则.节用、节葬包蕴着积极的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现代条件下的节用对保护自然、保护生态,对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启示
作者: 张娴  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发展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 
描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
墨子兼爱思想的理论内涵对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
作者: 易帅宇  来源:青年时代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传统文化  现代社会  启示 
描述:墨子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消除等级厉害观念,实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无差别的平等互爱,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的“义”和“利”的和谐,使人们远离“道德沙漠”。本文之所以展开对于墨子思想的研究,就是为了在墨子理论中找寻对于现代社会道德伦理构建具有启示意义的思想。
墨子“兼爱”思想对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启示
作者: 张娴  来源: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环境可持续发展  墨子  兼相爱  交相利 
描述: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满足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与自然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
社会学视域下《墨子·号令》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对比——以汪溶培、王宏译本和李绍崑译本为
作者: 邹素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社会学  《号令》  文化专有项  英译  对比 
描述: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适度回归,因为在文本分析中可以发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介入到翻译的选择过程中的。文章选取了汪溶培、王宏和李绍崑的《墨子·号令》英译本,对比这两个译本对《号令》篇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探讨译者惯习和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其翻译选择的。
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对比分析《墨子》六部英译本——以“兼爱(上、中、下)”的英译为
作者: 邓春  来源:外语教育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深度翻译  英译本  对比分析 
描述:在《墨子》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本文选取6部重要译本(包括3部全译本和3部选译本),从深度翻译的文化视角出发,从宏观(译本的整体成书体例)和微观(哲学术语、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两方面
上页 1 2 3 ... 5 6 7 ... 245 246 247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