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修身”思想对大学生道德观构建的启示
-
作者:
孙江涛 来源: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修身 大学生 道德观
-
描述:"修身"是墨家经典理论之一,"修身"强调人们在道德修养的过程中应秉持本末意识、察省意识和笃行意识。这对当代大学生道德理念的形成,道德判断能力的提升及个体道德行为的实施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启示
-
作者:
兰婷 赵明伟 来源:思想教育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思想 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
-
描述:墨子道德教育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兼士"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兼爱"、"尚义贵利"、"顺天应人"、"节用非乐"等道德教育思想内容的选择,"扣则鸣,不扣必鸣"、"择务而从事
-
浅谈墨子“兼相爱”思想与当下中国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
-
作者:
宁婧 来源:法制博览(中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思想 道德 法制发展
-
描述:"兼爱"是墨家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兼爱"主张整体的爱,人与人之间无差别的爱。"兼爱"思想作为墨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对中国的法制发展和道德建设有着深刻意义。
-
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
作者:
陆少明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教育思想与青年教师道德修养
-
浅析《论语》《墨子》《道德经》中古代先哲的音乐思想
-
作者:
李文皓 李明华 来源:长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主要代表作品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论语》和墨家的《墨子》及老子代表的道家学派的《道德经》。其中对音乐思想的论述都围绕音乐对社会的意义这个重要问题,分为“倡乐”和“非乐”两大派。儒家学派形成于春秋
-
墨子“利本”道德教育思想的实质、结构及其现代价值
-
作者:
张传燧 王素月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 实质 结构 价值
-
描述:墨子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他提出以利为中心的三层次道德教育思想:第一层是道德教育底线,坚决反对杀彼以利我、亏人以自利;第二层是兼相爱,交相利,既可利人也可利己,并将其作为
-
浅析《论语》《墨子》《道德经》中古代先哲的音乐思想
-
作者:
李文皓 李明华 来源:长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音乐思想 音乐观 道德经 墨子 孔子 论语 老子 儒家学派 古代 道家学派
-
描述:音乐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以春秋战国为例,这一时期是我国社会历史大变革阶段,奴隶制度崩溃,封建制度最终确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因此在文化上也经历了以礼为中心的文化由发展到衰落,在“礼崩乐坏”的局面中,“无物而不在礼”的一元文化也被生动、活泼的多元文化所替代,出现了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思想繁荣时代。这一特点也反映到各种文学论著上,由于经济的发展,各地区民族文化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在春秋战国时期剧烈的变革和政治改革运动中,代表着不同阶级利益的人们抱着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在思想领域展开了尖锐的斗争。归纳起来,主
-
谈墨子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
-
作者:
顾伟新 徐婷 来源:大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伦理基础 应用和谐
-
描述:墨子的兼爱互利思想体现了劳动人民质朴、纯真、善良的品性与愿望,是一种弥足珍贵的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兼爱是一种道德,是一种理想.兼爱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道德的作用达到社会和谐的理想.本文分析了兼爱思想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价值,并提出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和谐社会的一些看法.
-
略论墨学与公民道德重建
-
作者:
刘邦凡 来源:职大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墨家 公民 道德 建设
-
描述:弘扬墨家“兼爱互助”思想有利于当今社会公德的重建;倡导墨家“交相互利”思想有助于当今社会本位利益观之恢复;墨家的“以劳致富”思想有利于当今正确的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建设;弘扬墨家注重科学与教育的思想有利于当今公民爱科学、重教育观念的形成;弘扬墨家“节用”思想,有利于端正人们的享乐观念。
-
“兼爱”对当下道德危机的教化启示
-
作者:
韩杰英 来源: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义利关系 道德滑坡
-
描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正视公民道德心态畸形,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理念淡薄等道德滑坡现象已十分严重,并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兼爱”思想对正确处理公民之间的“义利关系”,解决现实中的道德滑坡现象仍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