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和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
作者: 魏悦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密尔  功利主义  思想 
描述:墨子和密尔是中西方倡导功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二者功利思想的异同,展示了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功利主义思想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墨子和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
作者: 暂无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密尔  功利主义  思想 
描述:墨子和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研究
墨子的国防战略与国际关系思想研究
作者: 徐希燕  来源:管子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国防战略  国际关系  现实意义 
描述: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教育家、逻辑学家和军事工程师。他对于国防战略与国际关系提出了精辟的思想,指出国库充实、兵器充足、防御工程坚固和国防意志坚定是国防的关键之所在。墨子提出的“视人之国若视其国”的思想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伦理思想,这对我国的国防建设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仁爱”、“兼爱”之比较研究:以身份观为视角
作者: 李晶鑫  来源:青年文学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仁爱  兼爱  身份 
描述:儒家的"仁爱"强调爱的推行要依据身份的现实存在,讲究差别等级式的推行;而墨家的"兼爱"强调爱的推行不应受制于身份的限制,讲究没差别的、普遍的推行。然而爱的推行既要以身份为基础又要超脱身份的限制。在推行爱的过程中儒家的"仁爱"和墨家的"兼爱"存在着这样一种辩证关系,即"仁爱"要以"兼爱"为目标,而"兼爱"要以"仁爱"为前提。爱的推行应是"仁爱"与"兼爱"的融合。
墨家兼爱观与现代医生之职业道德研究
作者: 李明学  来源:医学信息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兼爱观  职业道德 
描述:文章介绍了墨家"兼爱"思想,分析了现代医患理论与医生之职业道德,在此基础上,通过墨家兼爱观视野下医道精神与医生之职业道德的探讨,提炼出适用于医疗情境的、适于用医生这一特殊职业的墨家价值观.
刍议中国墨家的“尚贤”思想及其当代启迪:基于《墨子》的文本研究
作者: 王学荣  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中国墨家  “尚贤”思想 
描述:“尚贤”是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墨家认为“尚贤”乃“为政之本”,倡导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标准,主张选用贤人要量能而用等等。墨家这些睿智的思想虽时代久远,却历久弥新,至今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墨家选贤举能、任人唯贤的思想对今天治国理政的实践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启迪。
假设连词"騫"、"即"使用情况研究——兼考《墨子·备城门》以下诸篇的成书时代
作者: 张国艳  来源:广西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居延汉简  假设连词  "節"  "即" 
描述:虽然"节"和"即"可以相互通假,但它们之间的通假只发生在实词层面;在虚词层面,它们存在着不同.居延汉简假设连词只用"即",不用"节".假设连词记作"节"是秦国方言的特点,而"即"是六国方言中使用的字.汉以后的文献中书写简单的"即"取代了"节"節.
墨子里籍东、西鲁论争一瞥:读萧鲁阳方言研究力作
作者: 李玉凯  来源:新乡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方言习俗  人文活化石  破解墨子里籍 
描述:拜读萧鲁阳方言研究力作,汇集《墨子》书中鲁山方言习俗,概述墨子里籍东、西鲁论争态势。从方言习俗角度比较鉴别,进一步论证墨子里籍在河南鲁山,非山东曲阜、滕州。期待“上德”之史学家:尊重历史真实,破解墨子里籍;了断地域成见,展示大家风范。
墨家政治文化新探——墨家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思想研究
作者: 胡锐军 杨占国  来源: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政治冲突  政治整合  墨家  兼爱 
描述:墨家的政治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宝贵遗产之一,它曾经和儒学一起,一同并为达贵显学,对中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的繁衍传承没有像其他诸子学说那样的款款绵延,但是,其"墨子精神"依然
战争哲学:传统墨家思想与西方现实主义理论的比较研究
作者: 瞿琼 魏容 唐槿瀚 何建春 胡绍林 尹志伟 仲攀龙  来源: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西方  战争哲学  观念差 
描述:我国古代著名军事学家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有义征不义、重备防患等防御性军事思想反映了我国古代学者对战争哲学的思考;存在于西方的战争思想流派众多,但主要是强调自身安全和军事手段重要性的进攻性军事理念.双方在关于战争现象以及和平时期的战争观存在观念差,这从根本上反映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而随着国际形势的新变化,迫切要求双方战争哲学的独特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