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孔子及墨子政治理想之比较
作者: 谭宝刚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先秦哲学  老子  孔子  墨子  政治理想 
描述:生活于春秋战国之交的老子、孔子及墨子被尊为道儒墨三家之先师,他们思想光辉的进发开启了后来百家争鸣的先河。老子、孔子及墨子三圣有各自的政治理想,他们在社会秩序、对周礼之态度、治国方略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反映了周秦时代思想文化剧烈发展变化的历史状况。
墨子的国家起源学说及其影响浅析
作者: 姚思泉 庞楠 翟少波  来源: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国家起源学说  影响 
描述:战国中后期,是中国从分裂割据到大一统形成的关键时期,墨家思想成为该时期的主流思想其国家起源学说对于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对墨子国家起源学说加以概述,并试对该学说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究。
墨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及当代价值
作者: 彭玲云  来源: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国家间政治思想  国家关系  和谐世界 
描述:墨子早在两千三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国家之间不论大小、强弱、贫富,在相处中都应该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原则。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旗帜,建立"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制约机制,构建动态的和谐世界,已经成为当代人类和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墨子的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
作者: 李彬  来源:国际政治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行政实体  相似性原理  非零和博弈  向下建构  非攻 
描述:作为先秦学者,墨子在国家间政治研究上有较强的方法论意识。他擅长使用类比法和实证法来进行学术研究,并注意规范命题与实证命题之间的差别,他甚至有统计学的概念和进行假想实验的设计。在国家理论上,墨子首创
墨子处理国家关系的国际法思想
作者: 李民  来源: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法律思想  国际法  和平共处  平等互利 
描述:国家之间不论大小、贫富、强弱,在国际关系中都应遵守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不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等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墨子的兼爱、非攻、交相利、以及强不执弱、富不侮贫的国与国关系处理准则,与上述国际法原则有明显暗合之处。墨子的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来说仍下失其现实意义。
墨子是生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墨关系
作者: 刘绪义  来源:云梦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哲学  择务而从事  新儒学 
描述:墨子是生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墨关系
墨子是先秦“新儒家”论:从墨子“非儒”看儒墨关系
作者: 刘绪义  来源:云梦学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哲学  择务而从事  新儒学 
描述:如果根据确立学派的两个条件(一是思想者自称,一是基准概念和观念),墨子并没有建立一个所谓的墨学,墨子和孔子一样并没有创立学派的意图。墨子和孔子的基本精神是相似的,并坚持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因此,不存在在儒学一尊之际,墨学却消亡了这一说法。研究墨子哲学,首要的当然是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区分孔子与儒学,确切地把握孔子与墨子的哲学精神,同时回到诸子发生的历史境域。这样,我们就不难发现,墨子哲学实际上是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哲学精神。墨子非儒,反对的是儒学的教条化和庸俗化,坚持的是孔子的正道,因而,墨子所开创的墨学本质上是一种新儒学。
“墨子和杨朱的血液在儒家的筋肉裹”:《唐虞之道》的“中道观”
作者: 戴卡琳 杨彦妮  来源:中华文史论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唐虞之道》  血液  墨子  中道观  孟子  儒家  杨朱 
描述:在《孟子·尽心上》第26章中,孟子批评了杨子与墨子对于“利天下”的偏激态度: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墨子哲学思想与儒家哲学思想之比较
作者: 张银娜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思想  儒家思想  墨学式微 
描述:先秦诸子争鸣,儒墨均为显学,其观点同中有异,异中存同。本文以墨家哲学思想为基点,着重从礼乐观、仁爱观、天命观三方面阐述儒墨两家哲学思想不同之处,同时分析了造成两种学说差异的原因,并论述墨家哲学思想日渐衰微的原因。
墨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兼与儒家、法家比较
作者: 马庆玲 徐长忠  来源: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政治思想 
描述:墨子的思想集中体现为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命、非乐等十论。其学说在先秦时期不仅是可与儒家比肩的显学,并且在先秦学术演进过程中具有过渡性质,对其他学派产生过重要影响。直至今天,其中的某些思想仍可作为我们建设多元新文化、新道德的有益资源。
上页 1 2 3 ... 7 8 9 ... 99 100 101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