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作者: 黄玮琍 刘丽琴  来源:广西党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和谐 
描述:墨子以“治天下”为任,主张在社会生活中必须贯彻“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国与国、人与社会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天下永远太平。墨子思想与现代社会提倡的和谐社会有惊人的相似,其思想
战国社会思想墨子宗教观的内在矛盾
作者: 张晓虎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礼乐文化  地域国家  普遍主义宗教观  价值  工具性 
描述:战国是周礼乐文化彻底崩溃的时期。墨子批判了西周宗法等级化宗教,力图创建适应平民需要的宗教形态。战国时期地域国家形成,广阔的地域交往需要更普遍化的理论学说。在诸子们建构的各种学说里,墨家尤其具有普遍主义形态和工具化特色。这也深深地影响到墨子的宗教创建,使墨子的宗教思想渗透了理性与信仰的矛盾。
墨子“兼爱”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 耿立卿 丛蓉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思想  和谐社会 
描述: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其学说注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当今中国正处于复杂的历史变革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由于收入分配差别而引起的贫富差距过大;对物的过分依赖而导致的人
墨子尚贤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 杨改红  来源:传承(学术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和谐社会  社会流动机制 
描述:春秋战国之际,平民思想墨子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想.他认为要实现和谐社会局面就必须尚贤,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是实现尚贤的基本途径.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借鉴和弘扬.
墨子“尚贤”思想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 杨改红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  和谐社会  社会流动机制 
描述:春秋战国之际,平民思想墨子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想。他认为要实现和谐社会局面就必须"尚贤",建立合理的社会流动机制是实现"尚贤"的基本途径。墨子的"尚贤"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就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值得大力借鉴和弘扬。
墨子“尚同”“忠君”思想的当代社会价值
作者: 许拥旺 陈维泽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同  忠君  社会价值 
描述:墨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尚同",这一思想以"兼爱"为理论基础,以"尚贤"为现实起点。"尚同"与"忠君"关系密切。"忠君"并非封建专制思想,中国国家发展所呈现的大一统趋势实际上得益于"尚同"思想,其在现代社会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墨子》与圣经节用观比较:兼论“节用”的现实意义
作者: 高深  来源:圣经文学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节用  《墨子》  圣经  限度  目的  意义 
描述:;就节用的目的而言,都既充满了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也有对个人节制品性的培养,防止淫逸失德。不同之处在于,墨家讲"节用"主要着眼于现实利益,而圣经讲"节用"则主要着眼于灵性追求。《墨子》和圣经对"节用"的倡导对解决今天的个人腐化堕落、贫富两极分化、资源挥霍浪费等社会痼疾,仍然很有帮助。
墨翟兼爱互利、尚同尚贤、节用节葬的社会政治观
作者: 徐大同  来源:政治思想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互利  尚同尚贤  节用节葬  政治观 
描述:墨翟所创之墨学在春秋战国时与儒学并称显学。但与儒学不同,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劳动人们的利益和愿望。他认为自利而不相爱是社会无序、人民痛苦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救世之道。在国家观上,他
墨家的“节用”“强力”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作者: 高田钦  来源: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节用  强力  现代价值 
描述:墨家“节用”和“强力”思想的实质,即“节用强本固国”、“节用利民顺治”和“赖力而生”、“强力而行”。当代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要借鉴墨家这一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要与国情教育和科学发展观教育相结合;要与
论墨家思想的要指“强本节用
作者: 武倩  来源:边疆经济与文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论六家要指》  墨家要指  强本节用  治国角度 
描述: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中对先秦至汉初诸子思想进行了一次大的总结与评价,指出了各家要指所在,将墨家思想的要指总结为"强本节用"。司马谈对墨家思想及要指的评判,不仅仅是从学术角度出发,更重要的是从治国角度出发而作出的评定。
上页 1 2 3 ... 8 9 10 ... 292 293 294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