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与古代科技教育
-
作者:
程方平 来源:百科知识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与古代科技教育
-
古代启蒙教育家墨子
-
作者:
■林 来源:四川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古代 政治集团 启蒙教育家 三七 儒家 私学 学生 兼爱 著名
-
描述:墨子名墨翟,鲁国(一说宋国)人,约生于公元前四六八——前三七六年。墨子是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又是一个著名的教育家。他设有规模很大的私学,拥有弟子三百,并发展成为政治集团,成为墨家学派,和儒家并称“显学”。代表墨子思想学说的是《墨子》一书。
-
墨子是古代最高明的圣人
-
作者:
叶尚志 来源:人才开发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圣人 百家争鸣 深邃 思想 古代 时期 学问 春秋战国 中国
-
描述:墨子是2400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之交、百家争鸣时期出现的一位学问渊博、思想深邃、很有影响的伟大人物。 墨子名翟,是一个著名学派——墨学的领袖。他和弟子穿短、衣麻,脚蹬草鞋;勤俭节约,技艺高精;刻苦自励,纪律严格;赴汤蹈火,视死如归;餐风饮露,甘之如饴;忧国忧民,经世致用;是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个学派。 他的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68年至
-
墨家古代管理思想初探
-
作者:
管斌 何似龙 来源:商场现代化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交利 以天为法 天下一家 兼爱非攻
-
描述:,构成了墨家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框架。墨家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从“以天为法”出发的“兼爱天下之百姓”,墨子认为,只要明白了要顺从天意,遵照天意并广泛地推行于天下,那么就能实现“刑政得治,万民和谐,国家富强,财用充足,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宁没有忧愁”的理想社会了。
-
墨家古代管理思想初探
-
作者:
管斌 何似龙 来源:商场现代化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交利 以天为法 天下一家 兼爱非攻
-
描述: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框架。墨家古代管理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从以天为法出发的兼爱天下之百姓,墨子认为,只要明白了要顺从天意,遵照天意并广泛地推行于天下,那么就能实现刑政得治,万民和谐,国家富强,财用充足,百姓都能吃饱穿暖,安宁没有忧愁的理想社会了。
-
浅议墨子对古代和谐社会的构想
-
作者:
王素香 来源:理论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社会思想 和谐社会
-
描述:和谐社会是千百年来人类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春秋战国之际的平民思想家墨子,把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描写为:贫富相济、尊重关爱,反对掠夺与战争;尚贤与能,公平竞争;节用爱财,合理利用有限的财富资源。这反映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理解和渴望。然而,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墨子笔下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的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
开古代科学教育之先河者--墨子
-
作者:
雷克啸 来源:河北教育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开古代科学教育之先河者--墨子
-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逻辑研究专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创立,60、70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修改和发展的关于语言的理论。奥斯汀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纠正了以往哲学家以描述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的简单化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
-
中国古代墨家“当”的语用学思想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用学 恰当性 当 墨家
-
描述:“当”是中国古代墨家辩学的核心概念 ,对“当”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对墨家辩学的认识。依据西方言语行为理论的“恰当性”对前后期墨家“当”的分析 ,可以看出墨家“言”的依据标准不是客观事实 ,而是墨家
-
论先秦墨家对古代归纳方法(逻辑)作出的贡献
-
作者:
周云之 来源:社会科学杂志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归纳方法 演绎方法 逻辑 古代 墨家 先秦 认识阶段 事物本质
-
描述:在人类的思维发展中,对简单归纳方法的应用一般是先于演绎方法的,至少也是和演绎方法同时被应用的。因为人们的认识活动一般总是由具体的感觉上升为抽象的理性,在感性认识阶段,往往只有对个别事物的具体了解和认识,到理性认识阶段才能上升到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这就需要通过归纳法进入对同类事物本质的认识。有了对事物本质或类的本质的理性认识,才能进入由一般达到具体的演绎认识阶段。尽管在一个具体的认识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总是交叉进行、不可截然分开的,因此人们对归纳方法的应用决不会晚于演绎的方法。但是,归纳(特别是求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人们所自觉的理解和认识,却又总是比演绎方法更难、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