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广采约取厚积薄发:《墨学与当代社会》述评
-
作者:
王恩旭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墨学 厚积薄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述评 中华民族精神 古代中国 自然科学
-
描述:墨学尽管从秦汉后日益衰落,但却衰而未绝,如地火,如暗流,生生不息,在儒道佛的夹缝中顽强生长.应该说,古代中国之所以在军事、逻辑、自然科学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墨学功不可没.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培育
-
论墨家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
-
作者:
谭元昌 来源: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墨辩逻辑 逻辑的应用
-
描述: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有一个独特的贡献:创立了墨辩逻辑学,《墨辩》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粗具体系的逻辑学的诞生。墨家在创立逻辑学的过程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十分注重逻辑学的应用。在《墨子》这部著作中记载了
-
古代中国物理学的成就 Ⅰ 论墨经中关于形学、力学和光学的知识
-
作者:
钱临照 来源:物理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文字 立德 墨经 凹球面镜 墨子 科学知识 成就 古代中国 凹面镜
-
描述:一向外国人论中国古代学术和文化的,赞扬它的也不外乎说中国在先秦时代的哲学是如何如何,伦理学如何如何,而很少有人说到中国在先秦时代的科学知识是如何如何的。甚至有些充满着帝国主义气息的人,便把中国人创作
-
墨子思想与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
作者:
陈转青 来源:平原大学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非攻 节用 和谐社会
-
描述:中国先秦思想家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的和谐社会图画。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所构造的和谐社会没能出现,但他主张的“兼爱”、“非攻”、“节用”思想,给21世纪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本文从墨子“兼爱”、“非攻”、“节用”思想出发探讨了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
-
浅谈《墨子》之中华民族精神
-
作者:
俞佳虹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民族精神 和谐 仁爱
-
描述:中华优良的民族精神是贯穿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主线,也是指导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墨子就通过一系列治国举措来体现其优良的中华民族品质,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不谋而合。主要从和谐协调、艰苦朴素、平等仁爱等方面论述墨子思想中包含的优良传统。
-
墨家的言语行为思想和中国古代逻辑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逻辑研究专辑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哲学家奥斯汀创立,60、70年代塞尔、格赖斯等人修改和发展的关于语言的理论。奥斯汀揭示了语言的多功能性,纠正了以往哲学家以描述为语言的首要乃至唯一功能的简单化的观点,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提出了与此截然相反的观点——言语行为理论,即
-
中国古代墨家“当”的语用学思想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语用学 恰当性 当 墨家
-
描述:“当”是中国古代墨家辩学的核心概念 ,对“当”概念的理解关系到对墨家辩学的认识。依据西方言语行为理论的“恰当性”对前后期墨家“当”的分析 ,可以看出墨家“言”的依据标准不是客观事实 ,而是墨家
-
墨子“非乐”的美学观述评
-
作者:
韩林德 来源:思想战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一) 墨子(约前468年—前376年),鲁国(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社会由早期奴隶制向发达奴隶制发展的历史剧变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不仅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农民、手工业者与奴隶主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而且奴隶主阶级内部也
-
墨子“和谐观”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
-
作者:
薛玉刚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思想 和谐观 和谐社会
-
描述:墨子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下层民众的代言人,墨子设计了一个“爱无差等”的和谐社会图画。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性,他所构造的和谐社会没能实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挖掘墨子思想,寻找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结合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
-
浅议墨子对古代和谐社会的构想
-
作者:
王素香 来源:理论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社会思想 和谐社会
-
描述: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理解和渴望。然而,在剥削阶级社会里,墨子笔下的和谐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的和谐社会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