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论墨子的“兼爱”思想在医疗卫生保健中的意义
-
作者:
权麟春 来源: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思想 医疗卫生保健 意义
-
描述: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推行义利并重。在当今社会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从理论上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和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墨子的人才思想的作用
-
作者:
聂翔雁 孙永利 付强 来源: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尚贤思想 为政治国 吏制建设 兴利除弊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提出为政治国关键在于人才的思想,千百年来,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中华民族吏制建设的优良传统,在用人之道方面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墨子人才思想对国家政治的作用,对人民的师表作用,对社会的改造作用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
刍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作者:
杨盛彪 彭冬芳 卓福宝 来源:学理论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贤”思想 学工队伍 人才培养
-
描述: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
刍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
作者:
暂无 来源:学理论·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尚贤”思想 学工队伍 人才培养
-
描述:依据墨子“兼爱、尚贤”思想,侧重分析了墨子“兼爱、尚贤”思想在高校学工队伍人才培养中作用,重点探讨了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培养和发展等内容,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促进高校学工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作用。
-
浅析“兼爱”思想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作用
-
作者:
杨娟 朱美芬 来源:学理论(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仁爱 道德建设
-
描述:“兼爱”思想是墨家的核心观点,它的提出是为维护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平民阶层的利益,与维护统治阶层利益的儒家“仁爱”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在当代,宣传“兼爱”思想有利于解决当前的道德危机问题,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是我国进行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
墨子“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对企业管理提升作用的探讨
-
作者:
洪珊珊 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管理提升,文化先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后,习近平习近平总书发表讲话表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每个人都有梦想,现在大家在讨论中国梦。何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
毛泽东与墨子可持续发展思想之比较及作用研究
-
作者:
刘蕴莲 来源:传承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毛泽东 墨子 可持续发展思想
-
描述:毛泽东与墨子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主张有许多相似之处。譬如,毛泽东"勤俭节约"与墨子"节用"思想的一致性;墨子主张"节葬"与毛泽东时代提倡"火葬"的一致性;墨子的"非攻"与毛泽东的"和平共处"外交"思想
-
墨子尚贤思想对农业高校生源的指导作用探究
-
作者:
孙海荣 李娟 李智水 来源:产业与科技论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贤思想 农业高职院校 生源工作
-
描述:尚贤关乎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墨子将尚贤思想作为为政之本。他主张尚贤需要"博乎道术",需要"辩乎言谈",需要"厚乎德行"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其深刻的启发意义。随着我国高考
-
墨子援引《尚书》的作用及特点探讨
-
作者:
钟云瑞 马士远 来源:广东培正学院论丛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尚书 “十论”引《书》 《尚书》版本
-
描述:墨子生平约在七十子之后,墨家学说渊源于儒学。《墨子》"十论"是墨家学派的核心理论,其分专题论述学说的形式在先秦文籍之中具有代表性。《尚贤》《尚同》《兼爱》等七章均有援引《书》篇以议论政事的例子,借此
-
墨子环境与教育作用简论
-
作者:
刘玉娥 来源:大观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环境 教育 作用
-
描述:墨子重视教育环境与教育作用的关系。他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性的善恶是由于环境中所受朋友的影响而形成的。为了自己和别人,要重视教和学,更要善于劝善,如此才能达到之乱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