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巨子制、巨子与墨家的衰微
-
作者:
郑晨寅 来源: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家 巨子制 巨子
-
描述:实行巨子制是墨家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分析了巨子制的特点及墨家历任巨子——禽滑厘、孟胜、腹黄享之行事,并从此角度来探寻墨家衰微的原因。
-
“兼爱”对当下道德危机的教化启示
-
作者:
韩杰英 来源:科教文汇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兼爱 义利关系 道德滑坡
-
描述: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正视公民道德心态畸形,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理念淡薄等道德滑坡现象已十分严重,并日益成为制约我国道德文明建设与发展的重大议题。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兼爱”思想对正确处理公民之间的“义利关系”,解决现实中的道德滑坡现象仍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浅谈墨子的教化思想
-
作者:
邵蔚 来源:湘潮(下半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化 兼爱 义利观 宗教 巨子制
-
描述:墨子的教化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以"义利观"为教化的依据,以"兼爱"为教化的中心内容及目标,以"天志""、明鬼"、"尚贤""、尚同"为教化的方法,以"巨子制"为教化的保障,为我国教化思想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浅析墨子教化思想
-
作者:
张杰 来源: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化 兼爱 义利观
-
描述:墨子的教化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墨子以"义利观"为其教化的依据,以"兼爱"为教化的内容及目标,以"天志"、"明鬼"、"尚贤"、"尚同"为教化的方法,以"巨子制"为教化的保障,为我国教化思想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间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人探究。
-
墨子教化思想探析
-
作者:
徐晓敏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教化 兼爱 志功合一 神道设教 巨子制
-
描述:墨子的教化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化过程中墨子倡导的教化内容、遵循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的教化手段、组建的教育团体都有鲜明的特色。就一定程度而言 ,这既铸就墨家的一世辉煌 ,也埋下千年中绝的隐患
-
墨子道德教化思想发微
-
作者:
张阳 来源:兰台世界(下旬)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化
-
描述: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不但能诲人有方、治学有道,而且也有着卓著的道德教化思想。墨子的教化思想是以义利观为其重要依据,并以兼爱作为其主要内容,对中国教化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
司马迁的道德评价与墨子的“合志功而观”
-
作者:
宋嗣廉 来源: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志功 动机 效果 道德评价
-
描述:墨子的“合志功而观”指的是对人们行为的好坏、善恶应将其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考察;司马迁继承了墨子的传统,创造性地运用了“合志功而观”的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道德评价时更重视“志”之高尚低下产生的效果
-
墨子:从草根崛起的巨子
-
作者:
山阿棉 来源:各界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春秋末年 《史记》 公元前 墨翟 孔子 时间 孟子
-
描述:墨子(约公元前468~前390年),名墨翟,生活在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约在孔子死后、孟子生前这段时间.里说他是宋之大夫,一般认为墨子是鲁国人. 至于他为什么姓墨,至少有三种说法:一说他是孤竹国王子伯
-
《墨子》“合其志功而观焉”评估方法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及意义
-
作者:
王剑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下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合其志功 评估方法 伦理思想 道德标准 指导
-
描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墨家的伦理思想崇尚务实,所以他们很看重“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用这种方法评价人和事物简单、实用。研究墨家的伦理思想及“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
《墨子》“合其志功而观焉”评估方法中蕴涵的伦理思想及意义
-
作者:
王剑峰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合其志功 评估方法 伦理思想 道德标准 指导
-
描述:《墨子》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奇书,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哲理。墨家的伦理思想崇尚务实,所以他们很看重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用这种方法评价人和事物简单、实用。研究墨家的伦理思想及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可以为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创新工作提供重要的伦理道德标准和积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