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经》的故、理、类对推论的作用
作者: 孔祥敏  来源:燕山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    《墨经》    类    故    推论 
描述:“小故”和“大故”。广义的“故”指能得出结论的所有依据。狭义的“故”是三物推论的直接原因,它相当于三段的小前提。“理”是规律、道理、法则。“理”、“道”、“法”和“效”在墨家著作中可以互相解释。目前对
《墨经》与《工具》比较撮要及现代分析
作者: 杜中臣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经》与《工具》比较撮要及现代分析
墨子“兼爱”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作者: 樊玥嫡  来源:西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中国社会  影响 
描述:交互,平等和空想。在伦理层面上,墨家的“兼爱”思想更具道德高度。“兼爱”平等的特点也是相对于儒家的“爱有差等”,这种平等也注定“兼爱”思想具有理论上的完美和实践上缺陷,进而推出“兼爱”具有
墨子的“天人二分”思想
作者: 李强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天人二分  天人合一  主体性 
描述:“天人二分”思想是相对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而言的。“天人合一”是指将天与人看作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二者是主客不分的。而“天人二分”是将天与人的关系看作是主客体的关系,在这里人处于主体地位,天
墨子的治国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作者: 王双梅  来源:郑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思想基础  墨子  兼爱 
描述:了一套系统的治国主张:墨子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有准则、标准,但由于人性的弱点,治国标准“莫若法天”,并进一步对法的重要进行了简单阐述;怎样治理国家,使社会和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为他一整套
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在墨子的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兼爱”即“兼相爱”,体现了一种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墨子的“兼爱”思想形成于人之可改变的基础上,人之既可改变,故而可引导往“”的方面
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
作者: 刘和平  来源:湘潭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十论    兼爱    天志    纵横贯穿 
描述:墨子的“兼爱”与“天志”思想在墨子的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兼爱”即“兼相爱”,体现了一种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墨子的“兼爱”思想形成于人之可改变的基础上,人之既可改变,故而可引导往“”的方面
《墨经》中的政治、伦理思想与墨子思想的关系
作者: 张倩  来源:山东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伦理思想    墨家后学  《墨经》    政治思想    墨子   
描述:《墨经》收于《墨子》,是墨家学派的重要著述,素称难治,二千年问津者极少。清中叶之后渐有学人进行研究,涌现出一批研究者和专门论著,成就斐然。关于《墨经》与墨子之间的关系,目前学界大致有以下三种结论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美学思想研究
作者: 莫付欢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乐    日常生活审美化  图式    墨子    皮亚杰   
描述:的较为系统的研究。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论述皮亚杰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范畴及内容。“图式”是皮亚杰发生认识的一个核心概念。图式就是主体所具有的对外界信息进行接收和加工的一种动态的认识结构。主体
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
作者: 沈韬  来源:西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墨学研究  实用性  繁兴  近代化 
描述: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转折点,也是中国思想文化从传统向近代过渡的关键期,作为诸子学一支的墨学学术在“中绝”近两千年后亦于此时顺势而起。以传统考据学之奠基和与西学“相通”为基本条件,墨学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之下,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之中重新复活和繁兴。墨学研究因之形成鲜明的历史特征,即参与群体空前广泛、价值取向多元多样,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以西解中”之法风行、研究领域日益专门化和系统化。一方面,清末民初的治墨者借助西学,一改陈旧、单调的学术面貌,完成了墨学自身的传承与裂变;另一方面,他们“通墨致用”,将墨学思想与现实需要相撮合,使墨学在传播西学、批判传统、启蒙国民和扭转士风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瑜不掩瑕,急功近利的致用取向导致本期墨学研究层次不齐,墨学之真精神往往随之刊落。综而观之,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既是中国近代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传统学术近代化进程中的助推因子,并对社会进步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这一切,成为现代墨学研究立足的起点和基石。由此可以窥见,中国传统学术犹如一座丰富的宝藏,护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墨学的精深之处虽不是西学之来源,却可以与西学相互对接,使中国传统学术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