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墨子生平
墨子简介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介绍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学研究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资料
墨家思想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墨子遗迹
图书
图册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资料
墨子风俗
资料
图片
墨子传说
墨子出生的故事
墨子故事四则
墨子在鲁山的故事
其他传说故事
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
(21)
按栏目分组
墨学研究
(10)
墨子生平
(6)
墨家介绍
(3)
墨家思想
(2)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6
(21)
按来源分组
南开大学
(3)
天津师范大学
(3)
四川师范大学
(2)
广西师范大学
(2)
华东师范大学
(1)
辽宁大学
(1)
山西大学
(1)
西安交通大学
(1)
中国人民大学
(1)
人民大学
(1)
燕山大学
(1)
华南理工大学
(1)
北京大学
(1)
江西师范大学
(1)
西南交通大学
(1)
首页
>
根据【检索词:
墨学 儒学 经济地位 消费观念 分歧 相近性 互补性
】搜索到相关结果
21
条
基于传播
学
视域—
墨
学
的式微及其现代传承
作者:
粟佳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墨学式微 墨学复兴
描述:
在中国历史上,
墨
学
占有非常重要的
地位
,曾与儒家一道被称为“显学”。然而
墨
学
经历了战国的辉煌,从秦代开始走向衰落,对于
墨
学
的式微,学术界已从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
学
等角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文将另辟蹊径
墨经逻辑
学
之模态词分析
作者:
王小静
来源:
燕山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道义模态词
必
宜
墨经
模态词
描述:
《墨经》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逻辑
学
著作,对《墨经》中模态词的分析问题,就是对《墨经》中部分常项的分析问题,因为模态词即模态命题中的逻辑常项。本文分三大部分进行了论述:首先,对墨经逻辑进行了诠释,对西方
墨子思想的管理学阐释
作者:
刘晓庆
来源:
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管理 正义性
描述:
的正义
性
,后者体现了管理的权威
性
。对此,墨子提出了以兼爱为原则的管理思想,为处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借鉴。 本文将墨子的管理思想定位为义政管理,“十论”构成其主要内容。全文分为七章
墨家
经济
伦理思想研究:兼与先秦儒家比较
作者:
李嘉庆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家
经济
伦理思想研究:兼与先秦儒家比较
沈有鼎
墨
辩思想述评
作者:
尹刚
来源:
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沈有鼎
墨
辩思想述评
《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
作者:
关兴丽
来源:
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史 语用学 语义学 墨家 墨子
描述:
一、“《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是深化中国逻辑史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化墨家辩
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是适应弄清楚名辩
学
真实面貌的需要提出的。 ... >> 详细
墨家辨
学
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
作者:
张牧童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描述:
墨家辨
学
与亚里士多德逻辑比较研究
《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
作者:
关兴丽
来源:
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史 语用学 语义学 墨家 墨子
描述:
一、“《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是深化中国逻辑史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化墨家辩
学
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墨子》语义学和语用
学
思想研究”是适应弄清楚名辩
学
真实面貌的需要提出的。 ... >> 详细
《
墨
辩》中凸显的中国逻辑思想
作者:
杨娟
来源:
山西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
中国逻辑思想
逻辑思想
逻辑
描述: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逻辑思想的存在与否及其内容在逻辑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中国有没有逻辑思想?用什么方法去研究中国的逻辑思想?这些问题一直都被学者们激烈地讨论着,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本文选择《
墨
辩
从墨子非儒与孟子、荀子辟
墨
看儒墨关系
作者:
高晶
来源:
辽宁大学
录入时间: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孟子 荀子 儒家 墨家
描述:
。荀子是
儒学
的集大成者,吸百家所长,批判墨家,使得儒家思想在墨家批评下不断地加以自我反思与自我调适。孟子与荀子通过对
墨
学
的批驳、吸收与融合,使得
墨
学
精华融入儒家。此后
儒学
由显而愈显,
墨
学
由显而隐,以融入
上页
1
2
3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