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4)
按栏目分组
墨家介绍 (6)
墨学研究 (4)
墨子生平 (2)
墨家思想 (2)
按录入时间分组
2016(14)
按来源分组
江西师范大学(2)
南京大学(2)
河南科技大学(2)
东南大学(2)
华东师范大学(1)
安徽大学(1)
武汉大学(1)
吉林大学(1)
中国人民大学(1)
中山大学(1)
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
作者: 安琳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  人文精神  儒家  礼乐  中国音乐美学 
描述:墨子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之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墨子鉴于当时的贵族阶层“不厌其乐”以放纵私欲,“亏夺民衣食之财”以肆意行乐,不以百姓利益为重的现实,提出了“非乐”的思想。儒墨两家有着共同或相近的思想来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有机构成,它们也因为共同的、深刻的历史原因而有着极为相似的精神支撑,这便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理想,暨人文精神。其深层精神结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终于成就了中国民族人文精神的主流形态,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和精神的道德化、社会人性化的生活观念。墨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兼爱”精神为核心的“非攻”“节俭”“救世”精神上,这种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支撑,渗透在墨子思想的各个领域中,这也正是墨子“非乐”思想产生的内在因素。墨子《非乐》以“节用”为原则,以“兼爱交利”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音乐的危害。他出于对本阶级劳动果实的爱护,提出了反对统治者以音乐为工具奢侈享乐,这是具有人民性和进步性的表现,也是墨子思想的光辉之处。墨子非乐思想,学术界大多持相对否定的态度,这种相对否定的态度普遍认为,墨子“非乐”虽然具有揭露统治阶级“亏夺民衣食之财以为乐”的合理性,同样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论述有一定片面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的局限。墨子的音乐思想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别具一格,我们不能对其简单的结论为肯定,或者否定。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基于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的主要经脉,把握墨家音乐思想文化上的血缘关联,就不难对其做出一种重新的认识。为梳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认识的可能性,即重新确定墨家音乐思想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影响,也使其成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必要提到的重要有机构成。
墨学新论:《墨子》佚文及墨家学说研究
作者: 徐华  来源:安徽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子》佚文  墨家  墨子思想 
描述:本论文力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辨析《墨子》篇章及内容,解读并阐述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学说的思想内容。全文共分十章,大体包括三方面:一是考辨今本《墨子》及其佚文,二是辨析史籍中关于墨子及其著作的记载,三是解读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思想的若干内容。 第一章考论今所传道藏本《墨子》前七篇的内容,推断《亲士》、《修身》二篇当属墨子早年自著,而《所染》至《三辩》五篇则应为其早期门人弟子所记。 第二章辨析疑出《墨子》的“献书惠王”、“天与地孰仁”、“先质而后文”和“申徒狄”四则佚文,指出有些或可补今本之阙,有些则实难从信。 第三章通过对《太平御览》中内容同为“多言何益”的三则载录之分析与研究,以为其相互之间可互相印证,对话体现了墨子思想的务实主义倾向及特点。 第四章通过对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被指为《墨子》佚文的《鬼神之明》篇的研究,认为该篇当属《董子》而非《墨子》。 第五章分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关于墨子记述所存在的疑点,推测其成因可能有三种,或是司马迁认为自己所掌握的材料尚不充分而慎语阙言,或是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因素导致有所隐没,或是流传过程中的人...
《墨辩》推类思想新解:以论辩理论为视角
作者: 徐瑜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  推类  三物论式  图尔敏论辩理论 
描述:本文意图从论辩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墨辩》中的推类理论。传统上大都倾向于从西方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独特之“推类”,认为“推类”主要是一种类比推理,本文首先反驳了这一观点,因为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推类”不仅有类比推理的性质,而且有演绎和归纳的性质,所以“推类”与传统西方形式逻辑中的推理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因此,笔者从非形式逻辑和论证实践的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推类”实际上是为“辩”服务的。《小取》篇作为《墨辩》中提纲挈领之作,首先便规定了“辩”的功用、意义、方法等等。具体地,笔者利用图尔敏的论辩理论来构建“推类”理论的论辩模式。二者的可比性在于:都关注日常推理中的论辩实践,为“辩”而服务;都是以论证过程来理解推理;都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考察,而非抽象的进行理论演绎。图尔敏论证理论认为,论证主要有三要素:事实根据(data)、主张(claim)、担保(warrant)。事实根据相当于论据,担保是论据到主张的桥梁。然而,担保的可担保性来源于何?于是,图尔敏又加入了支援(Backing)这一要素,即担保来源于支援。《墨辩》中的“推类”理论基本的有“三物论式”:理、故、类。“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辞的作用相当于主张(claim),故相当于事实根据,理相当于从故到辞的担保而类是故与理的基础。经考察不同的类有不同的理,理和类共同起最终的担保作用,从而构建起“推类”的论证模式。
基于人文精神对墨子音乐思想的重新认识
作者: 安琳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非乐  人文精神  儒家  礼乐  中国音乐美学 
描述:墨子是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之际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墨子鉴于当时的贵族阶层“不厌其乐”以放纵私欲,“亏夺民衣食之财”以肆意行乐,不以百姓利益为重的现实,提出了“非乐”的思想。儒墨两家有着共同或相近的思想来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的重要有机构成,它们也因为共同的、深刻的历史原因而有着极为相似的精神支撑,这便是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理想,暨人文精神。其深层精神结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终于成就了中国民族人文精神的主流形态,并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基础和精神的道德化、社会人性化的生活观念。墨家思想中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以“兼爱”精神为核心的“非攻”“节俭”“救世”精神上,这种思想作为一种精神支撑,渗透在墨子思想的各个领域中,这也正是墨子“非乐”思想产生的内在因素。墨子《非乐》以“节用”为原则,以“兼爱交利”为核心,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论证音乐的危害。他出于对本阶级劳动果实的爱护,提出了反对统治者以音乐为工具奢侈享乐,这是具有人民性和进步性的表现,也是墨子思想的光辉之处。墨子非乐思想,学术界大多持相对否定的态度,这种相对否定的态度普遍认为,墨子“非乐”虽然具有揭露统治阶级“亏夺民衣食之财以为乐”的合理性,同样墨子站在小生产者的立场论述有一定片面性,不可避免地有其阶级的局限。墨子的音乐思想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上别具一格,我们不能对其简单的结论为肯定,或者否定。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基于贯穿其中的人文精神的主要经脉,把握墨家音乐思想文化上的血缘关联,就不难对其做出一种重新的认识。为梳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认识的可能性,即重新确定墨家音乐思想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历史影响,也使其成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中必要提到的重要有机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