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的先在认知图式及其“非乐”论美学思想研究
-
作者:
莫付欢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非乐 日常生活审美化 图式 墨子 皮亚杰
-
描述:墨子的“非乐”思想,在先秦美学思想中独树一帜,然而历来墨学研究者对其研究却过于简单化,对“非乐”之功更是言之甚微。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引入皮亚杰的图式理论,对墨子“非乐”思想做一次新
-
墨子“天鬼”思想探析:以《天志》、《明鬼》篇为中心
-
作者:
郭平辉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墨子“天鬼”思想探析:以《天志》、《明鬼》篇为中心
-
墨子与密尔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
-
作者:
郭会宁 来源:湖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功利主义 墨子 密尔 评价
-
描述:,以及各自在功利思想下的道德观、宗教观和理想社会等方面的比较,来进一步展现墨子功利主义思想中“兼爱”、“互利”等重要思想创立的过程和密尔“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理论形成的过程;此外,把墨子和密尔两者相比较
-
《墨子》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
-
作者:
关兴丽 来源: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史 语用学 语义学 墨家 墨子
-
描述:一、“《墨子》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是深化中国逻辑史研究提出的重要课题,也是深化墨家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首先,“《墨子》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研究”是适应弄清楚名辩学真实面貌的需要提出的。 ... >> 详细
-
《墨辩》推类思想新解:以论辩理论为视角
-
作者:
徐瑜霞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 推类 三物论式 图尔敏论辩理论
-
描述:本文意图从论辩的角度来探究中国古代《墨辩》中的推类理论。传统上大都倾向于从西方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独特之“推类”,认为“推类”主要是一种类比推理,本文首先反驳了这一观点,因为经过考察,笔者发现“推类”不仅有类比推理的性质,而且有演绎和归纳的性质,所以“推类”与传统西方形式逻辑中的推理类型并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因此,笔者从非形式逻辑和论证实践的角度考察,认为中国古代“推类”实际上是为“辩”服务的。《小取》篇作为《墨辩》中提纲挈领之作,首先便规定了“辩”的功用、意义、方法等等。具体地,笔者利用图尔敏的论辩理论来构建“推类”理论的论辩模式。二者的可比性在于:都关注日常推理中的论辩实践,为“辩”而服务;都是以论证过程来理解推理;都是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考察,而非抽象的进行理论演绎。图尔敏论证理论认为,论证主要有三要素:事实根据(data)、主张(claim)、担保(warrant)。事实根据相当于论据,担保是论据到主张的桥梁。然而,担保的可担保性来源于何?于是,图尔敏又加入了支援(Backing)这一要素,即担保来源于支援。《墨辩》中的“推类”理论基本的有“三物论式”:理、故、类。“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辞的作用相当于主张(claim),故相当于事实根据,理相当于从故到辞的担保而类是故与理的基础。经考察不同的类有不同的理,理和类共同起最终的担保作用,从而构建起“推类”的论证模式。
-
“尚质尚用”—《墨经》和《考工记》中的功能主义思想研究
-
作者:
马华 来源:昆明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考工记 功能主义
-
描述:分析研究,这些论述的深度和广度大都停留在认识现代主义中的功能主义,并未从中国造物思想中去阐述功能主义设计思想的本质。本文从中国传统的手工艺著作《考工记》和哲学著作《墨经》为基石,论述关于中国古代
-
言语行为理论与《墨经》思想发微
-
作者:
易倩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言语行为理论与《墨经》思想发微
-
墨子社会管理思想与当今社会管理
-
作者:
李慧琴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墨子社会管理思想与当今社会管理
-
孔子与墨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比较研究
-
作者:
孙亮 来源:辽宁工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孔子 墨子 道德教育思想 比较研究 价值
-
描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人们的思想认识、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不断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之间发生着猛烈的碰撞和冲突,而
-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启示
-
作者:
孙秀秀 来源:中国计量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思想 社会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
-
描述:培育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在现代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本研究采取教育学、历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存在的问题,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