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经》中的谬误论
-
作者:
潘孝铭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谬误 悖 自我相关
-
描述:谬误论是逻辑学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进彻地研究各种谬误,指出它们的实质,并予以适当的命名,那么人们在一接触到这些谬误时,就能很好地识别它们,从而帮助人们正确思维。因此,谬误论的研究具有很盆要的意义。……
-
墨经逻辑研究
-
作者:
杨武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逻辑 中国逻辑史
-
描述:墨经逻辑研究(摘要) 墨经逻辑是指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家著作《墨经》所包含的系统逻辑学说。它从秦汉到清代的两千年间基本被埋没,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研究。近百年来,墨经逻辑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是,由于《墨经》文体特殊、内容深奥、文... >> 详细
-
《墨经》思想研究
-
作者:
黄晟圭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墨家
-
描述:《墨经思想研究》摘要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墨家正是此时代具有独创思想的学派,也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墨家创始人墨子是接着孔子的第二位思想家,但是墨子的学术地位,实际不亚于孔子。当时... >> 详细
-
从义与亲的冲突看墨子的“公利观”
-
作者:
孟静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公利 义 亲 道德苛求
-
描述:基本的人伦”,追求“公利”抹杀了对“亲”的界定:一是孟子通过与墨家夷子的对话表达了墨子之“义”是事生“二本论”;二是孟子通过对墨子“节丧”“节葬”思想的批评指出墨子之“义”是事死难以“慎终追远
-
墨子与边沁功利主义思想之比较
-
作者:
田君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志功合一 兼爱 功利主义 效果论 尚义贵利
-
描述:分析了墨子和边沁的道德价值观。墨子的“兼爱”就是不分人我、不别亲疏、无所等差地爱一切人。墨子认为“义”就是“利”,“利”就是“义”,主张尚义贵利,追求义利合一。边沁将“最大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实现目标
-
墨子义利观及其现代启迪
-
作者:
万钧 来源:华侨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尚利 贵义 墨子 义利观 兼爱
-
描述:墨子义利观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墨子思想区别于其他学派思想的根本标志。其鲜明的特征是:尚利贵义,主张“义”“利”统一;追求天下之公利为最高价值;义利以“兼爱”为前提;他的一切主张均以义利为
-
《墨经》名实思想研究
-
作者:
韩继秀 来源:兰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辩 名 实 辩
-
描述:思想史上最早的逻辑学、认识论和自然科学等思想。墨家的“名实”思想主要包含在《墨经》之中。《墨经》之“名”含义丰富,首先作为动词有命名、取名的意思,作为名词则多表示名声、名誉、名称、名字、称呼、说法
-
试论《墨经》数学的逻辑基础
-
作者:
燕学敏 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 《墨经》 数学
-
描述:逻辑思维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达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
《墨经》中有丰富的数学内容。梁启超曾经注意到墨家的几何学,并且说“墨子年代在欧几里得之前,《经》中论形学各条……已
-
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
作者:
刘云华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校注 逻辑思想 辞 梁启超 墨经
-
描述: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
试论墨子实利主义伦理思想
-
作者:
刘鹏 来源:山西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实利主义 伦理思想 墨子
-
描述:对于墨子思想的研究,前人已有丰硕的成果,主要集中在社会思想和逻辑思想方面,但是相关伦理道德思想的研究不够深入,也不全面。本文以《墨子》一书为本,试对其伦理思想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读,发掘其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内核,利用这一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服务。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墨子道德思想的形成来源于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当时的文化氛围。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墨子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提出了以“天”为本的本体论、“必以众人耳目之实”为基准的经验认识论、“所染”的人性论和“志功合一”的价值观,是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墨子提出以四种精神为主的道德主张,包括平等博爱精神、爱人利民精神、革新实践精神、尊贤济世精神等。第三部分对墨子思想进行了适当的分析和评价,指出了他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探讨了墨子四种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如在人际关系、人生追求、建设和谐社会和人才使用等方面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