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高其文  来源:重庆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现代价值  墨子  政治伦理思想  兼爱 
描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中华传统美德形成和发展中,体现着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伦理思想与政治思想互为一体,即政治是具有伦理色彩的政治,伦理是以政治原则为中心的伦理。历史上的思想家、政治家阐发政治思想往往与伦理思想联系在一起,他们以政治思想为理想追求,以伦理思想为行为准则,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政治伦理思想,即以政治理想变革社会,以伦理准则规范人生,最后归结到治国平天下。政治伦理是有政治倾向伦理和有伦理倾向政治的有机结合,它主要是研究政治的价值理念和目的、政治制度合理性、政治运行机制和理想政治家伦理等内容。这些特点也体现在墨子思想中。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是以墨子政治思想为内容的伦理,也是以墨子伦理思想为内容的政治。政治伦理在中国古代已经极为发达。先秦诸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流派或中华文化萌芽和奠基的源头。作为诸子学说之一的墨学,曾与儒学并称为“显学”,其创始人墨子在当时就提出了一系列思想和主张,尤其是在为政治国上的政治伦理主张,墨子也表现出了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实践精神。探求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有重要的学理意义和现实的参考价值。墨子政治伦理思想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哲学基础。春秋战国之际...
《墨子》军事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孙琴  来源:东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战略伦理观  军事伦理观  将帅伦理观  战争伦理观 
描述:本篇论文的主旨是研究《墨子》中的军事伦理思想。《墨子》中的军事伦理思想是由墨子及其后人在军事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这一军事伦理思想必定受到思想者背景和思想倾向的影响。作者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基于此展开了研究。《墨子》的军事伦理丰富,作者选择了“战争伦理思想”、“战略伦理思想”、“将帅伦理思想”三个基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力图完整的展现墨子及其后人的探索成果。在“战争伦理思想”部分,通过对战争的伦理起因、伦理后果、伦理评价、道德责任的探讨,表达了墨者们“兼爱”、“非攻”的迫切期望;在“战略伦理思想”部分,则表达了应对大国推行“非攻”、对小国实行“救守”的战略思想以维持天下大利与天下大义的主观要求;在“将帅伦理思想”方面,要求将帅“尚贤”、“尚同”、从而实现军队的良好秩序。《墨子》中包含的这些军事伦理思想,因其在思想上的伟大,得到后来国人的赞赏与践行。但是它毕竟不等同于真理,有着自身和时代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对待这一思想的态度上,要学会“去伪存真”,运用其精华思想为我们今天的人类服务。
墨子“能本”管理思想探微
作者: 耿立卿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管理思想 
描述:墨子“能本”管理思想探微
墨子思想的管理学阐释
作者: 刘晓庆  来源: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管理  正义性 
描述:,贵义与天志构成其形而上的理论预设,非攻、尚同、尚贤、节用等则是其形而下的具体表现。 第1章,兼爱作为管理的价值原则。兼爱倡导平等之爱,要求对人对己持相同的标准,遵循交互逻辑,运行方式是先人后己,带来
墨子人本管理思想初探
作者: 张洪浩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先秦管理思想  管理的核心  社会环境  思想来源  启发作用  特点  选择机制  墨子思想  物质需求  应用考察  目的和原则  理学研究  尊重差异  运行机制  人本管理思想  影响  社会生活  义利合一  自我奋斗  组织机制 
描述:墨子人本管理思想初探
墨子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贺更行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伦理思想 
描述:摘 要 一、选题的意义与主旨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建立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乃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重要议题。墨子的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海内外学界对墨子的研究一般都是综论性的,并且对墨子的逻辑学、政治学、军事学等思想探讨甚多,从伦理学的角度系统而全面地梳理墨子的伦理思想,尚未有尝试者。所以,正确理解和深入认识墨子伦理思想的内涵和历史地位,发掘、汲取墨子伦理思想中的优良因素,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提供一种参照,既具有学术研究的拓新意义,也有益于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二、兼爱:伦理思想的核心 墨子以“兼爱”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价值体系。墨子批判儒家所遵循的西周礼制所规定的“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记·中庸》)的仁爱观,力图把人从血缘性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使每个人在政治上都以独立、对等的身份存在,强调虽“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张扬人格独立与平等意识。就这样,以博大无私的“兼爱”为核心,墨子将其道德理想落实到社会个体之间,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时候,则以实现人们“兼相爱交相利”为起点,并且以天下人民之大利为道德正义的标准,“贵义”而行,以“义”为最基本的道德原则;既然主张“兼爱”,在有关国计民生之经济伦理上,统治者王公大人的奢侈浪费与被统治者万民百姓的饥寒交迫之现状,是和“兼爱”格格不入的,这又导出其“节用”主张;在政治伦理的构建上,其认为唯有使天下一同于兼爱无私的贤者的统治之下,方可实现天下大同,故而倡导“尚贤”;为了保证“兼爱”理想在现实社会中的真正实现,体现其“兼爱”意志的“天鬼”乃是最高的道德评判准则和最后的道德惩戒力量。所以说,“兼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灵魂,居于其伦理思想的中心,是贯穿于其道德体系的一根主线。唯有“兼爱”,才使墨子的伦理思想与其它各家各派的伦理思想区别开来,真正体现了墨子伦理思想的本质,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三、贵义:道德原则的确立 如何将“兼爱”向社会落实?墨子认为“兼之为道也,义正。”(《墨子·天志下》)“万事莫贵于义”,(《墨子·贵义》)“义者,正也。”(《墨子·天志下》)“义”,就是体现“兼爱”的基本道德原则,即人们在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社会利益关系的时候,应该以“义”为出发点和目的,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在墨子的道德体系中,“兼爱”与“贵义”是相辅相成、内在联系的。既然“兼爱”,那就要平等无私的爱人,当然就不能自私自利,应该以天下人民的大利为重为“义”,尊重他人利益,先人后己,先公后私;“贵义”,强调的是在“兼爱”的过程中,在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要贯彻天下公“义”高于个人私利的思想,更好地处理各种利益矛盾,从而使人们的道德行为能够更好地维护社会利益。故而,在墨子的“贵义”道德原则中,自始至终地贯彻“兼爱”这一道德核心的要求。更具特色的是,墨子在义利观上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新观点,其在“尚利”的前提下提出“贵义”口号,所贵之“义”就是“天下人民之大利”,其义利观具有规则功利主义的理论特征。正因为如此,这也致使其在道德评价上独具慧眼,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合其志功而观”(《墨子·鲁问》)的观点。四、节用:经济伦理的建构 将“兼爱”实现于在经济制度和经济生活中,墨子倡言“节用”。从抽象的理论方面来说,墨子“节用”经济伦理思想的具体内容,都是根据“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节用中》)这个原则来展开的,其既是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端开出的济世利民的药方,又是对王公大人们的奢侈靡淫的生活方式的激烈批判,这也就逻辑地发展出“非乐”、“节葬”、“非儒”诸观点;而其将“节用”思想个体化,则自然发展出以自苦奉献、均分财产、平等相处为内容的苦行主义生活方式。正因为墨子判定不合其政治目的、经济功利和道德追求的礼乐厚葬都属无益,对一切不实用的娱乐、礼仪消费采取了坚决的否定态度——过犹不及,对现实功利的狭隘理解,对现世生活的过度刻苦,使之最终陷入了“蔽于用而不知文”(《荀子·解蔽》)的困难境地。五、尚贤:政治伦理的倡导 以“兼爱”指导政治伦理的建构,墨子设计了一个“尚同”道德理想国,那就是天下人必须一同于一个兼爱无私但高高在上的“兼君”。墨子虽然一生苦苦追求人人兼爱的平等道德理想,但其所设计出来的“尚同”道德理想国却具有明显的专制色彩,为此,其提出的补救措施就是“尚贤”。从理论上讲,尚贤是尚同的保证:在对各级统治成员的选择任用上,如果不实行尚贤的组织原则,则难以实现尚同的政治原则,而且也是与尚同的目的相违背,故墨子呼吁“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墨子·尚贤上》)由此可见,墨子以尚贤为政之本,并不是空泛地宣扬以德服人,而是动用社会的力量乃至国家政权的力量举“贤”抑“不肖”,旗帜鲜明地褒善贬恶,这在当时具有革命性意义,其打破了贵族世袭、贵贱之分、等级界限的传统,向西周礼制发起了有力挑战。但事实上,墨子所设计的以“尚贤”为保证条件的“尚同”理想国,在理论上可以说是一种“有条件的”君主专制主义,如果落实到现实政治之中,就只能成为无条件的君主专制主义了。因为他并非以天子为至高无上,而以代表民意的“天志”作为天子的选择者和监督者。但正因为“天志”监督力量的软弱无形,“尚同”如果落实到现实政治之中,就只能成为无条件的君主专制主义了。因追求道德平等而走向政治专制,在墨子时代,这或许是其在政治伦理上难以走出的一个困境。六、天鬼:以宗教为后援 儒家的“仁爱”有亲情血缘以及政治赏罚来维护和保证落实,那博大无私的“兼爱”用什么来保证呢?为此,墨子继承了中国上古时代鬼神崇拜的传统。墨子的“天鬼”说颇具鬼神工具说的意味,视鬼神同工匠的规矩,是维护社会道德的工具,欲以天鬼的意志整饬人间的价值冲突。“天鬼”的本性就是墨子所口口声声所宣扬的“兼相爱交相利”,故会对人间的善恶明察秋毫,赏善罚恶。不仅如此,墨子一面高举“天鬼”之传统大旗,一面却向当时流行的“天命”观念发动了最猛烈的攻击。其从经验主义认识论出发,从直接生活经验的角度否定了天命之后,又从功利主义的目的论出发,认为笃信天命对治理社会国家毫无益处,而富贵、贫贱之区别,重在“强力”,认为“执有命者,天下之厚害也。”(《墨子·非命》)——既相信“天鬼”,又否定“天命”,这充分暴露了墨子所代表的平民小生产者阶级“力足”与“力不足”的内在矛盾。当然,墨子的“天鬼”思想有着与传统神学思想极其不同的特殊性,那就是其根据小生产者的利益要求,创造了一个专属于自己的上帝鬼神。这种“天鬼”所奉行的宗旨就是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观念“兼爱”,“天鬼”所起的作用是对统治者王公大人们进行威慑,对劳动者万民百姓们进行保护。“非命”是现实的,“天鬼”是虚幻的,内容不一,目标却一致,都是为了追求现实的人所应当过的人世间的幸福生活。正因为如此,表面上看来格格不入的两种思想,却在墨子的整个思想体系中统一共存了。七、伦理思想的历史影响 作为一个学术派别,墨学从人们的学术视野和主流文化传统中的确消失了,但其所倡导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理想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并且在此后长达二千年的中国文化传统中一直起着相应的作用。如果我们并不把目光局限在传统的思想传承路径之上,就会发现墨子的伦理思想仍通过一些易被忽视的载体,一直潜隐暗伏,对民间社会中某些群体和个体发生着相当重要的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中国道教的早期发展,以及民间社会的“侠”文化与绿林精神。而且,清代以来的墨学“复兴”,也是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救亡运动而兴衰起伏。八、结语 回顾历史是为了展望未来。墨学的大起大落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变迁所具有的高度相关性,墨学流传的艰难曲折与中国文化兴衰起伏的惊人吻合,墨家道德的潜隐暗行与中国民间社会传统价值观的契合,再加之墨学的平民性质、科学价值和逻辑内涵的发现与“西学”传入的不解之缘,这一切,皆昭示出墨学的生命力和特有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和道德理想,在漫长的传统民间社会则如一股无形洪流,为小生产者所努力践履和憧憬,对中国民间道德和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影响甚大。而真正有活力的文明是最开放的文明,真正有吸引力的道德是具有包容品格的道德。在人类各种文明开始互容共存的今天,曾经独领风骚的中华文明却在西方文明的强攻之下处于守势,这种局面的出现使人对墨学的中绝更生痛惜之情。所以说,当代中国的道德文化建设,既要借鉴世界各国的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当然也需要批判继承以儒道佛为代表的主流文化传统,需要丰富的形上道德思辨、高明的个体境界与出世性的宗教道德资源。但比照现实,我们也需要虽不怎么高明但却确实能落实于社会大众层面,并且积极入世为最广大民众生存计虑的墨家功利性的道德精神,从而为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注入有益的的道德内容。
论“兼爱”理论的阶段性发展
作者: 胡垚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议论散文  阶段性发展  墨子  兼爱  《墨经》 
描述:历代学者评价墨家时多将“兼爱”作为其代表学说,多数停留在“废亲疏之别而以天下为己任”这一点上来加以论说。其间虽有激烈论争,也对“兼爱”说的学术渊源、地位、内容等进行了一些评论,但总体来看,对“兼爱”学说的本身挖掘不深。现当代学者对“兼爱”的学术渊源、内容特色、在墨学中的地位、社会现实意义、与各家学说的比较等各方面均有进一步的讨论研究,而最大突破就是对“义利观”的研究。但学者们大都从“对等互利”的平面上来进行分析论述,而少有深入地从其理论的内在逻辑上来进行探讨,也极少注意到墨子——墨子后学的“兼爱”理论各有一套体系,其间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针对此,本文拟从两个阶段的“兼爱”理论入手进行深入剖析,理出在不同的社会、学术背景下,其相承和发展的脉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的原因,以期作出合理的价值评价。 本文第一章主要分析墨家“兼爱”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和时代背景。通过梳理历史上关于墨学渊源的各种说法,笔者将其归结为四种主要观点,并展开细致分析,得出墨学远可上溯到上古圣王精神,近可追踪到儒家思想浸染这一结论。在广泛收集春秋末年至战国初年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史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墨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作者: 暴鸿蛟  来源:青海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爱共处  尚利贵义  尚俭抑奢  爱利天下  匡时济世 
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凝聚着各族人民力量,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协调着中国的社会秩序,推动着中国的繁荣和进步。在传统伦理思想之中,先秦伦理思想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其伦理学思想与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内在的联系,虽然它们所处的历史情境不同,然而二者有着共同的特征。通过尝试分析墨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找到其与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结合点,找出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墨家伦理思想对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释,第一部分对墨家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思想界的态势对墨家伦理建构起着重要的影响。就自身的理论基础而言,分别从天人观念、义利观念、公私观念、人性观念进行了诠释。第二部分阐释了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及其殊别价值,分别从五个方面即“兼爱共处”的道德理想 、“尚利贵义”的道德原则、“尚俭抑奢”的道德品质、“爱利天下”的道德修养、“匡时济世”的道德教育进行了分析。墨家伦理思想有其自身的殊别价值,通过与儒家、道家、法家伦理思想的比较,透视出墨家独具特色的功利主义价值。第三部分就当代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困惑进行了分析,从道德困惑的表现、原因、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三个维度进行了诠释。第四部分是墨家伦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借鉴意义,针对第二部分墨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从墨家兼爱理想对当代社会道德选择的启示、墨家公义原则对当代社会道德原则的借鉴价值、墨家尚俭观念对当代社会消费伦理的启迪、墨家修养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修养的影响、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等五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近代思想家、改革家梁启超认为,墨家思想“精妙处往往惊心动魄”“只可惜我们这些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传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下二三千年”。可以看出,重新审视历史,批判地继承墨家这笔遗产。发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用,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作者: 钟晓明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墨子列德尚贤人才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郎济杰  来源:湖南工业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列德尚贤  人才伦理  墨子思想 
描述:诸子百家思想是我国传统道德思想的源泉,墨家是在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中涌现出来的—大学派,其道德思想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学术价值。墨子是一位学贯文理、注重实践、百科全书式的“平民圣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科圣”。他创立的墨家学说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兼爱”、“尚利贵义”、“志功合一”的思想一直影响着后世。尤其是其“列德尚贤”的人才伦理思想,对后世的影响甚巨。从“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出发,提出了“尚贤为政之本”的人才作用;明确了“厚乎德性”“辩乎言辞”“博乎道术"的人才标准;通过教育来培养“兼士”、“贤士"的人才目标;“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人才培养环境;“听言迹行,任人唯贤”的人才选拔原则;“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强调了“尊贤”“尚贤”“用贤”的用人原则,并提出了一整套关于人才使用与管理的措施与办法。笔者采用理论分析的办法,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对“墨家”人才伦理思想进行细致地整理和深入地研究。努力探索其人才思想形成过程中的内外环境和哲学基础,解读人才思想中所蕴涵的伦理准则、道德价值和时代影响。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墨家人才伦理思想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系统地介绍墨子列德尚贤人才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时代背景,从墨子的出身、经历、当时社会的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解读出墨子人才思想的渊源;其次,详细分析墨子列德尚贤人才思想的伦理特点、道德基础和道德内容,比较了先秦诸子主要流派儒、法、道、墨基于伦理基础上的人才观的特色,阐述了墨子人才伦理思想中的独特蕴涵;再次,剖析了墨子人才思想对后世乃至现代识人用人的影响:对传统社会历朝选用人才制度的启示,对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集体核心人才伦理观的影响,对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