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侠义伦理观研究
作者: 张颖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侠义  伦理  墨侠 
描述:本论文旨在对墨子的总体思想进行思考,并从中提取其侠义伦理方面的思想。之所以选择墨子的侠义伦理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是因为墨家的侠客形象深入人心,并加之我国悠久深远的侠客文化传统似乎均发源于此。为使问题的目的明确,研究的重点围绕墨子的侠义伦理思想进行展开。关于墨子侠义伦理的思想研究,整篇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墨子侠义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主要对研究墨子侠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索。哲学思想产生的背后必然和其所处的时代及他所接受的知识有着某种联系。在社会混乱现实与祈求和平的意愿之间有着一种精神的诉求,这种诉求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而墨子选择的是积极地诉求,是积极地去面对现实,并以自己的行动尽可能地去改变现实的混乱局面。其次,阐析墨子侠义伦理观的主要内容。侠义中存有积极的成分,墨子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成分,并且把它们扩大化,升至到维护社会正义的层面。墨子以其倡导的“兼爱”、“贵义”思想为主导,提出了重诺守信、去私为公、惟义所行的侠义伦理观。再次,分析墨侠对先秦的影响。社会的不安定必定会引发人们对社会的怀疑与忧虑,在选择沉默守候与站起来积极面对中,人们的心态有所不一。墨者是社会中积极的秩序维护者,一边守候民众,一边参与生死智慧较量。侠义行为是人们直接的感受,以至称呼他们为“侠”也是理所当然,他们的行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最后,论述墨子侠义观对后世的影响。侠义是墨者们倡导的,侠的形象及社会作用对于民众而言感受是最直接的,侠的行径与思想影响着过去与现在的人关于他们的看法。墨子侠义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对社会正义思考的基础上,以墨子为首的墨者对维护社会秩序的积极思考。但是侠的思想在后世的传承中被人们过分发扬其惩恶扬善的方面,而忽视了墨者惯守的规则,使得墨者真正的侠义伦理思想未能得到充分发扬,以致被湮灭。
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作者: 梁红霞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墨子的理想社会思想述评
作者: 付志丞  来源:内蒙古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理想社会  安生生  完整体系 
描述:墨家,作为先秦两大显学之一,其学说对先秦时期我国的社会、文化影响很大,有非儒即墨的说法。墨家针对战国时期具体社会状况,提出了一整套社会改良方案,构建了一个“安生生”的理想社会。本文重点论述了墨子思想的来源、墨子理想社会的含义及特点,对比了相近时期的几个理想社会,并阐述了墨子理想社会的积极意义及理论缺陷。希望能弘扬传统文化,指引我国新时期和谐社会的建设。墨子希望构建的是一个整体性的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无人”的“安生生”社会,其主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哲学思想等方面。墨子的理想社会有其鲜明的特点,他代表广大劳动者的利益,主张兼爱,主张“赖其力者生”,与相近时期的其他理想社会构想一一儒家的“大同社会”、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有相似的地方,但又各有特点。墨子的理想社会作为我国早期乌托邦的代表,有着所有乌托邦的共同点:它既是人类对所有美好生活的寄托,同时又是“乌有”的空想。墨子的“安生生”社会有着指引向上的积极意义,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其体系内部各主张之间又有着明显的矛盾以及政策改革上的不彻底性,很值得研究。
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作者: 甄春霞  来源:中南民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兼爱  管理思想 
描述:墨子的管理思想研究
墨子伦理思想探析
作者: 沈诗意  来源:浙江财经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伦理思想  实践价值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在同一个社会大环境下,各个学派关注和探讨的问题虽各不相同,却也不乏相互契合之处。不同学派彼此间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并在相互驳难、相互批评的过程中,受到对方学术思想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作为当时蜚声列国的显学之一,墨学对其他学派也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着力于墨子伦理思想的研究,试图从墨子伦理思想产生的渊源入手,通过对其历史背景的梳理及其哲学基础的分析,探寻墨子伦理思想的丰富内涵,挖掘出墨子伦理思想中有益的部分,古为今用。最后,从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的缺陷入手,探索其衰微的缘由,讨论墨子伦理思想复兴的启示及其在现代社会的实践价值。墨子的伦理思想是围绕着“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哲学基础展开的。何谓“兼爱”?“兼爱”主要强调的是爱的范围的广泛,要“兼爱天下之人”(《天志》),爱的对象范围应是“天下之人”,即“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兼爱》)。为何“兼爱”?墨子认为,当时的社会之所以混乱动荡、诸侯之所以穷兵黩武,都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相爱。在提出“兼相爱”的同时,墨子还要求人们做到“交相利”。只有人人都做到了“交相利”,才能最终实现“兼相爱”的社会理想,而且墨子带领弟子不遗余力地去实践。墨子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为救世而四处奔走,以致“腓无跋,胫无毛”,为了实现其社会理想,救万民百姓于水火,甚至“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建立在这一哲学基础上,墨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于“克己修身”、“勇能兼备”、“非攻有义”、“救守有道”和“志功合一”五个方面。一是“克己修身”。主要内容是个人德性的锻炼和培养。在墨子德性谱系上由个人至家庭再到国家,正好是修、齐、治、平的一个完整过程。其中,“修”是起点。二是“勇能兼备”。《新语·思务》云:“墨子之门多勇士”,相同的还有《淮南子·泰族训》“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既源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也源于墨子讲求“任侠”的理想人格。三是“非攻有义”。墨子之所以提倡“兼爱”,无非是为了达到兴利除害的救世目的。那么,墨子当时面对的最大之“害”是什么呢?那就是常年连绵不绝的争霸战争。为了除此大害,墨子提出了著名的“非攻”说。四是“救守有道”。墨子并不是一味地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为了实现其“兼爱”理想,达到“非攻”目的,积极探索战争防御之术,并将之付诸实践。五是“志功合一”。墨子既重视感性的经验及效果对于道德评估的价值,亦重视理性选择和善的动机的意义,强调要“合其志功而观”。然而,在墨子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例如墨子认同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等级差别,却又要求人们不分差别地彼此相爱,这就不可避免地陷入了自相矛盾的泥潭之中,墨子伦理思想体系内部的逻辑矛盾也为日后墨学的衰落埋下伏笔。诚然,在阶级社会中,这种超阶级的“兼爱”、“非攻”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根本没有实现的社会基础,并且由于历史的局限,墨子不可能意识到思想体系的空想性。墨子的伦理思想以及墨子光辉的实践行为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也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今天,面对日益盛行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倡扬墨子之兼爱理想,寻求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惟一希望。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
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作者: 梁红霞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论墨子的兼爱伦理
墨经》的语言学思想研究
作者: 于静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名实  语言本体  言语交际  辩  认知语言学 
描述::“世之显学,儒、墨也。”而能代表墨家文化的代表作无可置疑就是《墨子》,其中《墨经》部分更成为墨家成员的必修课。它包括《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文章,是墨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墨经逻辑的特征及其成因
作者: 仇竹妮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逻辑  逻辑特征  逻辑共性  逻辑个性  历史成因 
描述:因明学有着不同的逻辑特性,主要表现为它以“”为基本范畴,采用“设象寓”的推论方式和经验思辩的说理方法,遵循实质类推的原则构建逻辑体系。 墨经逻辑特征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
论沈有鼎《墨经》逻辑研究
作者: 高巍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沈有鼎  先秦逻辑思想  墨家逻辑  认识论 
描述:沈有鼎先生学贯古今、融汇中西,是中国现代著名的逻辑学家、哲学家。沈有鼎先生对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对先秦逻辑学在现代的复兴和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墨经》的研究方面,他对
上页 1 2 3 4 ... 6 7 8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