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家伦理研究
-
作者:
杨建兵 来源:武汉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利 爱 功利论
-
描述:伦理,力图展示墨家伦理思想的全貌。全文分为三篇,共六章。第一篇包括第1-3章,正面研究墨家伦理的特征。研究表明,墨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并非“兼爱”而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家伦理是以“兴天下之利,除
-
墨家天鬼崇拜研究
-
作者:
弓磊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犹太一基督教《圣经》上帝观的异同,剖释墨家天鬼崇拜的独特之处,以期对中西文化的研究有更深入的启发。br 墨家的天鬼崇拜思想是墨家学说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确理解这一思想对于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
中日墨学比较研究
-
作者:
庄庭兰 来源:山东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墨学 日本墨学 比较研究
-
描述:中国学界对墨子及墨家学派已经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研究,取得了累累硕果。墨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墨学与儒学一样,也是世界性的学术。墨学对日本等其他国家的社会伦理、宗教哲学产生了相当大
-
近代墨学复兴思潮研究
-
作者:
黄佑德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 墨学复兴思潮 时代精神 现代意义
-
描述:墨学的近代复兴,并重新成为显学,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件意义重大的事。从晚清到民初,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现象:一方面是西方的进化论、民权论思潮被中国学者们普遍接受;另一方面,长期被冷落的今文经学、墨学、陆王心学等,也相继复苏,出现了一个学习西学与复兴国学相互争鸣的局面。在国学复兴的时代浪潮中,墨学脱颖而出。鸦片战争后,随着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列强的逐步瓜分,一批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在列强的压迫中一代又一代矢志不渝的寻求振兴中华之路。在儒学主体地位的衰退、考据学的兴起、西学东渐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学术大背景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们开始从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探求救国救民的理论,他们在探索中发现墨家的兼爱、尚贤、墨辩逻辑思想、科技思想、天志和明鬼思想等与近代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宗教伦理思想有极大的相通性,而近代西方自由民主主义、科学理性主义和宗教伦理思想又被看成是拯救中国于危难之中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到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时期,墨学的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开始显现出来。梁启超、孙中山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以一种新的文化心态反思传统,发掘与西方相似的价值观念,努力寻求墨学与西学的相通...
-
晚清墨学研究
-
作者:
林心欣 来源:国立中山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晚清
-
描述:歷來論及晚清墨學研究有兩大重心:一是典籍整理的成就;二是墨辯研究的突破。然而本篇論文雖以晚清墨學研究為題,重點卻不在此二者,而在於墨學如何因應時代潮流重生,並論述墨學在晚清學術思潮中的意義。儒墨兩家
-
《墨经》名实思想研究
-
作者:
韩继秀 来源:兰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辩 名 实 辩
-
描述:进发出来,名辩思潮是以“名实关系”为核心问题,以“名”为核心研究对象而掀的一股思想潮流。名家、墨家、道家(庄子)和儒家(荀子)都曾讨论过“名”是什么,“实”是什么;“名实关系”是什么等问题,积累了中国
-
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
作者:
刘云华 来源:河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校注 逻辑思想 辞 梁启超 墨经
-
描述:略论梁启超对《墨经》的研究
-
《墨子》设计思想研究
-
作者:
余玮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造物设计原则 器具设计 消费需求 设计美学
-
描述:《墨子》设计思想研究
-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
作者:
徐贵圆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尚同 非攻
-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征伐不断,给下层百姓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墨子作为小生产劳动者的代表之一,感受深切,并对当时的社会乱象和当权者的昏庸无能深感痛恨。为了改变这种社会流弊,墨子提倡“兼爱”思想。“兼爱”思想作为墨学的核心思想,首先强调的是爱无等差,这与孔子所倡导的有差等之爱不同,墨子认为人对人的爱不应该有亲疏薄厚的差别,而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之上的平等之爱,为了实现“兼爱”思想,墨子提出了“尚同”、“天志”及“明鬼”等构想。“尚同”强调天子权威,旨在政治层面确立“兼爱”理想的无上性,“天志”与“明鬼”则诉诸先周时期的天命观念,由此使“兼爱”理想具有了超越性品格。同时墨子“兼爱”思想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在内涵上超越了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的差序格局,又以“交相利”的原则迎合了普通民众逐利的愿望。但“兼以易别”的社会理想是不合实际的,由于墨学体系中的矛盾限制了其自身发展,“自利”和“他利”之间权衡的矛盾;过度依赖王亲贵族,而走向权利的集中化;打破常规的思想,造成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张力,这些因素在某种意义上都使墨学最终走向没落。
-
先秦尚贤观念变迁研究
-
作者:
王少林 来源:苏州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贤 尚贤 禅让 受命说 王位继承法
-
描述:尚贤观念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观念,其源根基于远古以来的政治实践和观念传统,并对政治权力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西周政治运作中的“以世论贤”机制对春秋战国诸子尚贤观念的产生有着直接的作用,而诸子尚贤思想的差异正是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的背景下,基于不同的视角和方向的考虑,才在共性的普遍背景下,表现出各自的个性。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本着实事求是、踏实认真的精神,依据民族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等的相关文献,认真分析了尚贤观念的整体源流,考察了尚贤观念的起源,在早期运作中的表现,在西周时代与受命说、王位继承法、世族政治之间的关系,并对春秋战国社会大变动下的尚贤观念的新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分析辨别了诸子尚贤观念的共性及差异。尚贤观念作为先秦时期社会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对先秦政治及之后的社会政治的影响是毋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