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研究
作者: 张永义  来源:中山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描述:墨家的政治主张已派消解,后期墨家的学说无法承担意识形态功能等是墨学不受秦汉统治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与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相悖及遭遇儒家长时期刻意的压制则是使墨家甚至不能作为一种知识系统存在的主要理由
墨学研究
作者: 徐希燕  来源:复旦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墨学  墨家  先秦哲学 
描述:《墨学研究》摘要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的一位极为重要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和接受工程师,本文对墨子所创立的墨学进行了深刻、详尽的研究与探索。 论文的第一章,介绍了墨... >> 详细
墨辩影响研究
作者: 宋静静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辩  《墨经》  《为吏之道》  明刻本  影响 
描述:墨家在先秦盛极一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代大一统之后,墨 学遭到排挤,逐渐中绝。虽然相关的研究没有完全中断,但是,总体来看,缺 乏系统的对墨辩影响的研究,尤其是对墨辩影响的深度和广度认识不够充分
近代《墨辩》“复兴”研究
作者: 张斌峰  来源:南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逻辑史  解释学方法  创造性诠释学方法 
描述:本文引入文化学与解释学的方法首次把《墨辩》作为一个由文本形式承载的文化复合体,来全面、系统地考察、评述和论述其在近代“复兴”的历史文化背景、历史过程与特点;总结近代治墨者们对《墨辩》文本的校勘、注释的考据学研究成果;全面概括、清理... >> 详细
墨经逻辑研究
作者: 杨武金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逻辑  中国逻辑史 
描述:墨经逻辑研究(摘要) 墨经逻辑是指中国先秦时代的墨家著作《墨经》所包含的系统逻辑学说。它从秦汉到清代的两千年间基本被埋没,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和研究。近百年来,墨经逻辑研究取得了巨大成绩。可是,由于《墨经》文体特殊、内容深奥、文... >> 详细
《墨经》思想研究
作者: 黄晟圭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经  墨子  墨家 
描述:《墨经思想研究》摘要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时期。墨家正是此时代具有独创思想的学派,也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墨家创始人墨子是接着孔子的第二位思想家,但是墨子的学术地位,实际不亚于孔子。当时... >> 详细
《墨子间诂》训诂研究
作者: 席芬  来源:西北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间诂》  训诂内容  术语  特点 
描述:《墨子》是先秦时期一部经典之作,内容相对深奥难懂。清代以后为其作注的才渐渐多起来,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成就较高的是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孙诒让覃思十年,精益求精,对《墨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整理和校注,著成《墨子间诂》一书。本文分绪论和三个章节来论述。第一章主要论述《墨子间诂》的训诂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在训释词义方面,孙氏继承了传统训诂学家的方法,主要是以形说义、因声求义和据文正义三种方式;在考察异文方面,考察不同版本、上下文和前后文;在说明典章制度方面,对古代一些方面的制度进行了说明。第二章主要对《墨子间诂》的训诂术语作以归纳,孙诒让常用的术语为以下几个方面:解词和解句的术语、拟音的术语、说明文字通假的术语、表意见的术语。第三章主要是对《墨子间诂》的训诂特点作以具体分析,突出之处表现在:旁征博引文献、对前注进行匡正补充、训诂和校勘相结合。最后对《墨子间诂》训诂方面的不足略作陈述,并对文章作以小结。
墨子义利观研究
作者: 韩永安  来源:湖南科技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利观  墨子  义  利 
描述:的关系,提出了实践义利观的保证方法,与其它几种义利观相比墨子的义利观有着自身的特点,即:中和性、平民性、超越性和实用性。在今天,作为传统文化一部分的墨子义利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既可以证明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又对实现“中国梦”有着指导意义。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作者: 王付刚  来源:河北经贸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学  兼爱  仁爱 
描述: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战,时局动荡不安,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生产力不断提高,文化思想百家争鸣。墨子作为小生产者代表也提出了自己的一系列主张,其中尤以兼爱思想最为突出,兼爱思想是墨学的核心
墨子“兼爱”思想研究
作者: 白波  来源:河北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兼相爱  交相利  天志  非攻 
描述:政治的批判不是着眼于古代政治文化的破坏,而是以现实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为出发点,思考人类怎样在互利互惠中达成共识,实现“非攻”,从而避免纷争,取得和平。墨子的“兼爱”思想以“天志”为基础,以“非攻”的和平理想
上页 1 2 3 ... 6 7 8 ... 23 24 25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