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图片
视频
资料
-
墨子简朴生活之哲理及对当代社会之意义
-
作者:
暂无 来源: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
描述:墨子简朴生活之哲理及对当代社会之意义
-
墨子的义利观及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启示
-
作者:
林国治 来源:克山师专学报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义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道德
-
描述:墨子义利观的特点是尚利与贵义。尚利贵义,以功利作为义的内容和本质,把义作为功利的道德形式和实现途径,实现义与利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要求市场主体(“经济人”)必须以求“利”来谋求
-
论老子与墨子思想对公平和谐社会构建的启示
-
作者:
季雅群 唐丽丽 来源:山东交通学院文法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老子 墨子 和谐 公平 和而不同
-
描述:本文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探讨老子墨子思想对当前公平和谐社会构建的启 示。本文提出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以每个人自我内心的和谐为前提、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和谐的物 质基础、社会公平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和谐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合而不同等几个重要观点。
-
“和谐社会”理论的传统文化发掘——论墨子“和谐”思想的基本内涵
-
作者:
张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义” 墨子 “利” “和谐”
-
描述: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多种理论的支持,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支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墨子思想,对“和谐”的关注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墨子的“和谐”思想包括两个基本内涵:“义”与“利”。借助于“天志
-
墨子道德教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启示
-
作者:
孙秀秀 来源:中国计量学院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道德教育思想 社会责任感培育 大学生
-
描述:社会责任感的薄弱甚至缺失已经成为当下大学生群体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个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强弱在一定程度
-
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
作者:
钟晓明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
描述:墨子“兼爱”伦理对当代中国公平社会的启示
-
墨子的兼爱思想及对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意义
-
作者:
鞠明霞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墨子 和谐社会 兼爱思想
-
描述:先秦时期,墨子的兼爱思想独树一帜.墨子的兼爱思想有着深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来源,政治上,社会制度正处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变迁中,这就为墨家"兼爱"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温和的土壤;经济上,当时社会正处在春秋
-
墨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再认识及其当代价值
-
作者:
张文富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政治思想 现代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 墨子
-
描述:本文作者试图对我国先秦时期大思想家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进行深入解读和思考,发掘其具有积极意义的合理内核,以充分利用这一传统思想文化遗产来丰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客观、准确地把握墨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是
-
社会学视域下《墨子·号令》文化专有项的英译对比——以汪溶培、王宏译本和李绍崑译本为例
-
作者:
邹素 来源: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社会学 《号令》 文化专有项 英译 对比
-
描述:翻译的社会学研究离不开对文本的适度回归,因为在文本分析中可以发现各种社会文化因素是如何介入到翻译的选择过程中的。文章选取了汪溶培、王宏和李绍崑的《墨子·号令》英译本,对比这两个译本对《号令》篇中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探讨译者惯习和所拥有的文化资本是如何影响其翻译选择的。
-
发掘当代社会文化价值弘扬墨子鲁班科学精神:第九届墨子鲁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侧记
-
作者:
刘惠文 来源: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录入时间:2016 文献类型 :期刊论文 关键词: 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文化价值 墨子学会 周年纪念 鲁班 中国 科学精神 侧记
-
描述:5月6日至7日,第九届墨子鲁班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共收到提交书面交流的学术论文86篇、纪念“征文”20余篇。其中,就墨子思想及墨家学派的研究论文59篇,就鲁班科技实践及文化价值的研究论文17篇。为纪念中国墨子学会成立20周年而特地撰写的“征文”20余篇中,大多是对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对墨子研究活动的回顾。这次大会由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枣庄学院和墨子、鲁班故里的山东省滕州市联合举办。130余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学者、教授、专家,应邀与会,他们相聚首都、济济一堂,交流研究成果、心得体会,气氛和谐而热烈。